教育部:5—6岁儿童只须懂“10以内的加减运算”无须认字
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只要求“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未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要求“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据称这是遏制超前教育。(《今日早报》29日)
个案
学前班=准小学
快满6岁的晨晨没读幼儿园大班,而是报了学前班,据说将来进小学适应快,但学前班的数学很难,要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很多都是小学里的内容。而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会认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做几道数学题,成了衡量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
赞成
迟早都会,何必早学
Vincent:中国人的急功近利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快乐童年才是正道!
wuming:人家12岁会的东西,咱们都5岁就会了,感觉上孩子很聪明,其实长大了谁都会的,可笑加悲哀!
加油冻梨大王:人在各个阶段的领悟能力不同,你在他很小的时候,教他超越年龄的知识,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如果放在合适的年龄教,轻轻一点拨就行。
引申
小学初中课程也难
qingyanglele:希望国家对小学的教材也好好评估下,学的东西太复杂了!
风中小草:小学阶段更苦,在学校上课前,还得到外面上“同步提高班”先学一遍,天天死读书,只是一时的成绩好了,其实都学傻了。
网易网友:18岁之前都应有所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没有一个不是拔苗助长!
无奈
“百位加减”已算简单
中国西瓜:没办法啊,现在小学入学都要“面试”,决定上快班还是慢班,百位以内加减法都算是简单的了。
隐逸0:请问教育部这些人的子女是不是五六岁才学会10以内加减,如果不是,别再忽悠民众!
思考
若“学厌了”损失更大
y_nan03012: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大多数孩子在求学的12年里厌恶了学习,就算他如愿考上大学,但对知识已然无求,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吗?
冷冰凝:中国孩子到外国一比,外国孩子简直就是弱智了,可长大以后就没人家强了,人家综合素质好,你记忆力超强有什么用?需要你记忆吗?那样还发明计算机干吗?
深层
钱作怪“坑爹更坑孩”
秀秀爸爸:“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哪个杀千刀的编出来的混账口号?
chnxs:所谓“早教班”、“学前班”、“同步班”,其实都是培训机构盯上家长的钱袋,以盈利为目的,坑爹更坑孩子!遏制超前教育?先把早教机构全部取缔再谈吧!
质疑
考试不改,你敢玩吗
阿狗46:坚决支持“指南”!但根据以往经验,这种文件基本上是一纸空文。
花生菓: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该改。一边在考试,一边说“快乐玩”,你敢玩吗?
点评一
最担心“教育不公”
别嘲笑家长不懂教育,“指南”虽然回归教育常识,但拔苗助长的根不在家长身上。当小学与小学之间存在明显的教育差异,当教育不公依然存在,当选择一所重点小学成为“拼爹”游戏,家长又如何敢轻视孩子的起跑线?每一个地区,最优秀的小学和最差的小学差距有多大?教育部能否说小学之间没有差距了?如果能肯定地回答,这样“指南”才能落地,教育本质才能落地。·王军荣·
点评二
“起跑线”扭曲教育
在“优胜劣汰”导向的攀比社会里,在“成功学”濡染出的单向度成败观下,人们难免在“起跑线迷雾”中迷失,将“拼×”视作竞利法宝,将竞争意识塞进孩子的心灵。正因对“起跑线输赢”的偏执,学前教育也剥离了“教育本真”的涵义,沦为透着浮躁味的市场符号。其实,在单一的“输赢比较”外,生活还有丰富多元的价值演绎。可“起跑线论调”却将教育功能窄化,将孩子引向虚妄的“竞争误区”。我们期待,《指南》能把孩子们从呆板的评价尺度中解放出来。·佘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