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择校“尾巴”要留到几时

  据报道,今年广州市中考择校生比例下调,省一级学校择校生比例从25%降为20%,市一级学校不超过15%,全市普通高中择校生招生计划为7275人,较去年减少112人,每人择校费4万元。

  仅从择校生招生计划看,虽人数减少不多,至少出现高中选拔性教育朝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方向发展的迹象。但是,且慢高兴,这仅仅是“计划”。因往年学校锁定招择校生均不达比例上限,今年比例下调后很多学校反而将择校招生数提到最大比例,实际招收择校生不降反升,意味着不及名校公费分数线而“拼钱”的学生更多,竞争更激烈。

  择校“怪胎”存在多年,取消择校生的呼声由来已久,但其“尾巴”始终割不掉。今年广州中考招择校生指标与实招人数“此降彼升”,实质是不增优质公费学位而增择校学位,对本来有机会享受公费而被择校指标增加排挤出外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

  为何教育部门一边承认择校现象不合理,有损教育公平,三番五次表示要取消,一边又继续用红头文件为学校招择校生保驾护航?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教育部门批准学校招择校生,就是批准学校“出卖”优质学位,给学校收取高额择校费开绿灯。以公开的择校生招生计划数算,每人4万元,“光明正大”的收入就是3个亿。

  择校问题久拖未决,无非一个“钱”字作怪。一所名校校长曾自曝学校一年开支6000多万元,财政拨款只给2900多万,约40%的教师工资福利要靠择校费、借读费、捐资助学费等收入来支出。可见,择校生对学校是多多益善。

  再说择校费的使用问题,是否真如主管部门与学校诉苦“代人收费,代人挨骂”,或者“收支两条线”、返还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开支”那么简单、纯洁,确实难令人信服。媒体曾披露,部分学校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包括百万元以上的“购房补贴”等。这些“预算外资金”来源能说与择校费毫不相干?

  招收择校生为学校增加收入,弥补了教育投入不足,却制造了教育不公。择校生要缴纳高额的择校费,意味着学生的命运就不仅是成绩决定。要么是有钱有势家庭的学生才能踏入名校门槛,要么是不富裕家庭望子成龙而不得不忍痛“出血”。教育不公堂而皇之,是一种社会不公,由此积淀的民怨如何纾解?

  将公共教育资源当成“资本”,把招择校生、收择校费当成“生意”,明码标价,难道政府真的缺那几个亿?应该不是。无论将教育资源不均、优质学位不足作为择校存在的理由,还是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头上都很难服从,其关键无非是对均衡教育、维护教育公平重视不够及受“利益格局”左右的问题。

  能否消除择校现象,关键在于政府做不做。像日本、韩国规定教师“三年一流动”,江苏、山西、沈阳等地推行“六年一流动”政策,以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上海、浙江、江苏已经宣布明年开始高中取消择校制度。广东、广州何不借鉴?

  毫无疑问,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打破“利益格局”,彻底斩断择校的“尾巴”。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