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小野人需要理解

  《卡普儿童行为手册》 我有话说

  宝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举止?

  宝宝为什么既会让你笑声连连,又会让你动辄发怒?

  第1章是一套速成教程,以宝宝的视角介绍了他们每日必须应对的各类挑战,旨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宝宝为什么会时常调皮捣蛋,惹你发怒。

  第2章以家长的视角介绍了养育宝宝的基本常识。照料学步期的宝宝的确不是件易事。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最优秀的家长会把自己定位为小野人的“大使”。

  关键点: 学步期的宝宝不是小大人,他们更像还不懂事的“小野人”。 对于宝宝来说,在家里玩儿,往往要么太无聊,要么太刺激。 宝宝一心烦,大脑中负责语言和逻辑的部分就会紊乱。

  救命啊!我家厨房里有一个元谋人!

  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最听话的宝宝吗?谨记这一条,你就一定会成功:宝宝压根儿就不像刚刚踏入校园的小孩子,他们更像还不懂事的小野人!

  你可能会想,作者是在说我的孩子是野人吗?没错,就是这样!当然,宝宝并不是真正的野人,但他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很原始,比如哼哼唧唧,指手画脚,把鼻涕蹭在袖口(或你的袖子)上,一生气就又抓又咬,甚至随地小便。一位18个月大调皮宝宝的母亲和我开玩笑说:“我家厨房里好像有一个元谋人!”

  第1章 有关宝宝的基本常识

  小野人需要理解

  其实,孩子1~4岁的成长过程相当迅速,就像重现从原始人加速进化成现代人的过程。看着宝宝在短短三年内,居然掌握了人类祖先千万年来才取得的伟大成就,实在激动人心!例如:直立行走、熟练使用两手及手指、说话、比较/对比不同想法、学习阅读。

  这三年里,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教孩子逐渐“开化”,例如举止文雅、富有耐心、关心他人,等等。但我保证,只要你认识到,这些不懂事的小野人远远不是理智清醒、明白事理的现代成人,那么,在调教良好举止的过程中,你就一定不会灰心丧气,正相反,你会自信满满,颇有成就感。

  小大人的假设

  人们常说,要哄发脾气的宝宝,就得平静地描述孩子的内心感受,然后温和地纠正他们,比如“简,我知道你想玩球,可是现在轮到比利玩儿了。记得我们说过要和同伴分享快乐吗?那请把球还给比利吧。你下一次再玩,好吗?”

  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如此审慎的言论对于学步期的宝宝并不适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本来就大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会闹得更厉害!这是因为,宝宝不是小大人。他们的大脑还处于学步期,无法理解长句,无法控制脾气和情绪。

  《魔法1-2-3》(1-2-3 Magic)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托马斯•费兰(Thomas Phelan)把家长讲道理哄宝宝的做法,称为“小大人的假设”。他的意思是,家长以为,只要我们讲道理、讲礼貌,宝宝再怎么发脾气,也会安静下来,但这种想法根本不现实。许多家长以为,听了上面那类话,小孩子一定会立刻停止吵闹,克制情绪,懂事地回答:“谢谢您劝我,母亲。我很高兴按您所说的去做。”但是,我可不这样看哦!

  如果家长能把成人式的说教换为简单基本的短语(第3章及第4章有详细解释),一定会成功地让小淘气安静下来,乖乖听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一定会经常用到这一招,因为即使是最听话、最贴心的宝宝,一天也会发好几次脾气。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