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学历崇拜

  《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

  也许是科举制的遗毒,中国人有一种学历崇拜,哪怕你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学历,似乎也永远抬不起头,心中也有着永远的自卑。所以很多大老板自己已经成了经营管理的专家,还要去大学读MBA,并不是真的需要那些纸上谈兵的知识,而是花钱买个学历,不要让人瞧不起。

  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不是人才,总得要经过什么权威验证才能成立,这个权威就是学历。在一般人眼里,高考才是正路,就像古时的科举一样,其他都是配菜,小菜一碟。成才的路径只有一条,这就使得孩子们走进了死胡同,在这个唯一的成才模式下竞争。

  现在孩子的学习,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学琴是为了考级,考级是为了上重点学校,上重点学校则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即使学一门艺术,家长的着眼点也不在艺术本身,而是为了升学择校,能加分或者当上特长生。

  也有家长不信邪的,就要让孩子过快乐童年,就要让孩子学他喜欢学的东西。这些家长,一方面是有眼光,但是更多的是有自信。这些家长本人一般都有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不愁孩子将来找不到饭碗,也不愁孩子没有地方读书,没有一个好的前途。只有人生的出路丰富了,才有教育模式的丰富。

  我认识的那些比较自信的家长,孩子相对来说也比较自由。朋友的女儿今年该上高三,正该备战高考的时候,她却退学了,到培训机构学英语。她根本不参加高考,就只等着语言过关之后直接出国。还有个朋友,自己是做媒体的,收入颇丰,他的孩子就不上重点学校,送去读私塾,每天背“四书五经”,当然,还有英语。

  一些教育专家、社会名流总是指责那些对孩子要求太高的父母,说他们把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公平。其实,很多父母并非是想让孩子为自己争光,替自己实现未竟的理想,而是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吃了亏,认识到当年的欠缺和现在的恶果,才强调孩子的学习,不愿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这可以说来源于自己血的教训。

  所以,越是自己吃过亏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是难以淡定。但不淡定又能怎样呢?拼命学就一定有前途吗?

  现在大学是扩招了,好像每个人都有上大学的希望,但人人都上了大学,大学也就不值钱了,花极大的代价换来的大学文凭,却是个不值钱的玩意儿。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但大众还对它保留着精英心态。这就是一种矛盾。

  虽然上大学已经不是件太难的事,但竞争反而更剧烈。因为竞争的层面已经上升,不是“上不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如果遍地都是大学生,要想成为精英,唯一的可能就是上一流大学。如果大家的眼光都只瞄准着北大、清华,大学之门反而变小了,竞争反而更残酷。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仍然要去挤那根独木桥呢?只有家长的层次提高了,精神和物质都丰富了,才能追求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是简单地把功利目的放在首位。有了价值观的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人生路径的多元化才能实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