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要求并不多

  《与孩子一起炼爱》

  想起鲁鲁小时候,一岁多吧,他最喜欢的一个游戏就是“拉锯还锯”。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我小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坐在爸爸或妈妈腿上,也是这样握着大人的手,一前一后地拉着,也是这样兴致勃勃地跟着唱:“拉锯还锯,家婆门前有本戏,请外孙,来看戏,牛肉包子夹狗屁!”

  今天,就在我写这段文字时,突然想起了妈妈给我解释什么是“家婆”、什么是“外孙”,那个声音、那个表情,还有当时的场景,都突然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让我几近泪下。这应该是很早很早以前的记忆了,那场景是在成都人民中路的房子里。我六岁多就离开成都去了攀枝花,这之前一年妈妈是在“五七干校”,所以算起来,这个印象至少都是五岁以前的事了。

  如此久远的一个记忆,却突然在这一瞬间激活,可见童年所经历的一切,对我们的一生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也许,我和儿子现在玩着的这个“拉锯还锯”,都只不过是一次复制,就是当年妈妈与我游戏的重复。

  儿子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又特别喜欢结尾部分,当念到“牛肉包子”时,他知道精彩快要来了,兴奋得瞪大眼睛望着我,全身的肌肉都紧张起来,我也兴奋地盯着他,然后拖长声音慢慢地念出:“——夹——狗——狗——狗——”我一边念,一边双手搂住他的整个肩背,将他整个身体往后仰,放下去,放到几乎倒立。他则紧张地抓着我的手臂,咯咯地笑着,似乎在挣扎,又似乎在享受,直到把他拉上来,一把抱在怀里,我口中那个“狗屁”的“屁”字才重重地吐出来,同时手也重重地在他背上一拍。他觉得享受极了,咯咯咯笑个不停,又让我再来一次。

  就是如此简单的一个游戏,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乐此不疲,而且这个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就像我到了这个年龄还能记起当年与妈妈玩耍时的情景一样。

  鲁鲁上初中以后,有一次我还提到他小时候玩这个游戏的事,他脸上又露出那种开心的笑。我说:“可惜后来玩不了了,只能三岁以前玩。”“为什么啊?”“你想想,我得把你整个人仰面放下去,脑袋都快触着地了,我搂着你的肩,要把你放下去,我也得弯腰,也得手够着地,这得多大的动作幅度!还要把你拉起来。小时候还行,长大了,几十斤,我哪有那么大力气,腰也受不了啊!”他嘿嘿地笑起来。其实,不只是体力问题,孩子成长了,又有了新的游戏,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需要。

  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多,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我们能放下自己那些并不一定很重要的事,把心收回来,放到孩子身上,就能满足他。

  回想起来,我那时也并不是全职妈妈,对儿子的付出是很不够的。他一岁零两个月就进幼儿园的婴儿班,就开始过上朝九晚五的日子;之后的幼儿园、小学,都是中午不回家吃饭,中学更是开始住校,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单从时间上来说,我陪伴儿子的时间并不多,这是我感到愧疚的地方。但也有略感安慰之处,就是我和儿子在一起时,我会尽力去关注他,用最大的耐心去对待他,投入最大的热情,让他获得满足。

  记得他小时候,我业余时间无论去哪里,都会带上他。成都的朋友聚会喜欢打麻将,我带儿子赴局,也只是与大家见个面,聊一会儿,等牌局摆开,就带儿子出去,到附近的公园、小区、大街小巷,到处逛逛,到了开饭时间再返回。

  我有时也把儿子带到办公室,让他陪我加班。但其实,他在办公室往往是捣乱的时间多,这里看看、那里弄弄,我就得小心地看护着他,提醒他不要从沙发上摔下来,还得给他讲键盘有什么作用、保险柜是怎样打开的。有时出差办事,只要能带上儿子,我也都尽量带上。

  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在儿子身上,但仔细想想,也并没有耽误工作,该做的事都做了,也没被时代淘汰。今年儿子十五岁,这些年来,我也出了十几本书,其中五本教育书都是以儿子为主角,他还成了我事业的推动力。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