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实际上,一切重大问题,包括学什么、读哪个学校、和谁在一起等等,都是我们在替孩子决定。也许我们会问问孩子,这件事喜不喜欢、有什么想法,但是孩子的回答真的能改变结果吗?很多时候那只是象征性地问问,我们会用早已准备好的理由去说服他,甚至直接用强硬的态度压服他,最终还是我们说了算!
作为监护人,我们有权做任何决定。孩子还小,对社会的认识有限,对自己的认识也有限,不可能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切还得靠父母。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慎重。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一个父亲写的,说只养儿子到十八岁。书名颇有煽动性,很前卫,感觉似乎要培养儿子的独立人格。父亲的做法也确实前卫,因为孩子在学校不适应,他本人和老师无法沟通,便干脆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但他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结果在家教育更糟糕,孩子不仅没学到知识,性格还渐渐扭曲,父子关系极其紧张。其实孩子是想上学的,后来有多次机会,有一次孩子在奶奶、姑妈等的资助下,重新回到学校,成绩还不错,他已经在计划自己的未来了,想将来考大学。父亲却千里迢迢赶回老家,硬把他从学校里拽回来,理由就是: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你还去考,有什么用?他不愿儿子走老路、做俗人,但他自己却没有能力给儿子安排更好的前途。他先后给儿子找了几份工作,当然,以他儿子的状况,也不可能是很好的工作,最后都没干长,于是他认定儿子不争气,干脆撒手不管了。最后这个孩子一直在社会上混,十八岁之前尚能得到父亲提供的基本生活费,在领钱的日子,父子尚能见一面。十八岁以后,尽管他仍然没有正式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但父亲毅然断绝了供养,之后,儿子就几乎音信全无,父亲根本找不到他了。
读这样的故事,哪怕不是自己的孩子,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难受。这并非什么虚构,是那个父亲亲笔所写,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对他充满愤怒和鄙视,对那孩子充满同情。
我想那父亲的出发点原本是好的,他确实相信他那一套对儿子的成长更好,也许到现在他都相信他是对的,最后之所以失败,都怪儿子。所以他通篇振振有词,只有辩解,没有忏悔。但我看到的却是,孩子毁了,毁在父亲的偏执、狭隘和自私上。
我相信每位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都有充分的理由,都相信自己是对的,但假如你的选择太另类,那就意味着孩子要走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将比别人承受更大的风险和曲折,这不是什么好玩儿的事!另类都是相对于主流而言的,主流毕竟是强大的力量,如果因为你的叛逆而把孩子也推上叛逆的道路,你落魄或者疯掉不要紧,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把孩子也推上这条路,让他也处于风口浪尖,是不是太残酷了?
尽管你可能也会问问孩子的意见,但孩子在这样的年龄,他又懂什么?这不是选择吃麦当劳或是肯德基,这一步迈出去,就可能改变一生。
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是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的。如果你反对学校的教育方法,那么你就必须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并且你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贯彻你的方法。如果你一方面不停地抨击学校、摧毁孩子对学校的信任和好感,一方面又拿不出更好的教育来替代,那么你就是将孩子置于矛盾之中,让他无所适从。
不要对任何事情都轻易否定,推倒一座建筑容易,要重建起来很难。废墟并不美,价值观的紊乱,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其危险和痛苦都是难以估量的。所以,虽然我赞成教育的多元化,我也不满现在学校教育的现状,但我不能拿孩子去赌。可以拿自己去赌,不能拿孩子去赌。正因为孩子的一切都在我们手中,我们才要特别特别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