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不一定就适合孩子

  中国经济网 微博

  学校环境中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物质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园校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地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校风、教学质量、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内同学间的关系等。

  从宏观上讲,“好”学校和“差”学校确实存在差异。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孩子,这个学校是“好”是“差”,并不全取决于学校,还取决于孩子。

  一个教学质量中等的学校,对普通孩子是合适的学校环境,而对超常少年则是不利的学校环境。某些学校里个别教师师德素养差,有主见、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不会受影响;没有主见、心理脆弱的孩子,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害怕老师、害怕这个老师的课,最后逃这个老师的课。

  一个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在和同班同学交友中,既可以学到他人长处,还可以帮助比自己差的学生;相反,一个内向、懦弱、胆小的孩子,与同班同学交友,和好的同学可以学好,和坏的同学就会学坏。

  成绩中等的孩子,进入“好”学校并不一定是好事。“好”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往往比一般学校都快、学习任务重,中等成绩的孩子在这种学校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心理压力大,最后导致孩子成绩下降。即使孩子有一点儿进步,但由于这种学校整体水平高,孩子的微小进步显示不出来,孩子的名次仍旧靠后。这样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中等成绩的孩子进入一个中等水平的学校,他可能始终处在班级的前列,心理上会经常产生成功后的喜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所以,有些家长盲目择校,实际上是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孩子进了“好”学校,就一定可以学得很好。

  社会环境很无奈

  和学校环境一样,社会环境的好坏也不是绝对的,和孩子的具体情况相关。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一部差的电影、一个坏的朋友,并不会给他什么坏的影响,他有自觉抵御的能力;一个心理素质差、自觉性差的孩子,一种好的社会风气、一本好的小说,也难以给他产生好的影响。

  所以,要教育好孩子,不要和孩子一起去埋怨学校,也不要去埋怨社会,而应该从提高自己孩子的社会免疫能力、提高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入手。

  在客观实践中,就在我们某些人天天埋怨学校、埋怨社会的时候,另一些人的孩子已经成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了。为什么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社会环境,他的孩子可以成功,你的孩子却走下坡路了呢?

  更何况,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不是一两个家庭能扭转和克服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学校、改变社会环境。

  虽然我们可以给学校提建议,许多学校都在召开家长会,还办起了“家长学校”,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不过作用微乎其微。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也都在治理社会环境上下工夫,我们家长也可给各级国家管理者提建议。可是,最好的结局就是他们全盘接受了我们的建议,马上改正,但也有一个过程,等到改好了的时候,你的孩子可能已经长大了。

  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能做的就是随时注意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良影响就坚决予以纠正和清除;是好的影响就给予肯定,让其发挥作用;提高孩子自觉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