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儿子的教练和顾问

  《好好做父亲》

  小学以前,父亲在儿子的心目中往往近乎英雄或神的形象,父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到了青春期,父亲的英雄形象往往会逐渐坍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写道:“14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父亲如此无知,以至于我很难和他相处。可是,等我长到21岁,我吃惊地发现,老爸居然知道那么多东西。”

  在青春期到真正成熟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男孩处于一个四肢发达、头脑冲动的阶段,他们人高马大,他的身高可能已经超过父亲,肌肉块正日渐隆起,体内澎湃着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头脑中有太多的想法以及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冲动,希望“我的地盘听我的”,把叛逆当成口头禅。这段时期是男孩一生当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也是父亲作用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所以,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对于12岁至18岁的孩子,父亲的教育最重要。这个时期的男孩,特别需要一位态度坚定、要求严格的父亲的管教与激励。他需要一位教练,帮他强壮浑身的肌肉,并引导他如何控制自己的肌肉力量,而这位最好的教练就是他的父亲。这段时期男孩的头脑中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选择,他会暂时性地分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自己,迷失自己,他可能经常犯错甚至行为出轨,他需要一位顾问的指引,而这位最好的顾问正是他的父亲。

  这是一个父子相互叫劲的时期,儿子会有意无意地挑战父亲的权威,跟父亲叫劲。在这段时期,明智的父亲会选择不离不弃地站在儿子身边,耐心地指导,他等待他的成熟。在与父亲较劲的过程中,儿子的力量会稳定地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父亲的信息反馈,他慢慢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导向对自己和社会有益的方向,而不是暴力与犯罪。

  下面这对父子就是极好的证明,一个从小就和爸爸作对、较劲,一个不想成为父亲那种人的儿子长大后说:“我突然有一天发现,我变得越来越像我爸爸。”

  从小到大,儿子很怕父亲。父亲对儿子要求很严格:要求儿子用冷水洗脸,要求他背诵《论语》、《诗经》,这让年幼的儿子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他时不时会“密谋造反”,又最终因“力量悬殊”而偃旗息鼓。

  儿子就这样熬到高中毕业,以为这下可以自由翱翔了。他自小有个理想:当导演,拍电影。于是,他打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当时报考北影需要专业文艺团体的推荐,儿子便向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父亲求助,没想到却被父亲拒绝了:“你没有一点儿阅历,就算考上了导演系,又能怎么样啊?”父亲认为高中毕业就考导演系,只不过学些电影ABC之类的东西,没有一点儿生活感受,不但拍不出什么好电影,还会学出一身自高自大的毛病。父亲还找来单位新分配来的年轻女导演来考儿子,结果儿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红耳赤,夺路而逃。最后,父亲“独断专行”,以“年轻人要多吃苦”为理由,自作主张地在他的志愿表上填了军校。这个儿子真是恨死父亲了。为此,他跟父亲大吵了一架。

  本科毕业两年后,觉得自己羽翼渐丰的儿子便想挑战父亲的“权威”,他下定决心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并破釜沉舟似的准备了起来。父亲知道后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支持,更没有动用关系为儿子“铺路搭桥”。当父亲的老友、北影导演系主任主动打电话问他怎么不给他打个电话时,父亲竟说:“我儿子如果不行,你能照顾吗?我儿子如果行,还用你照顾吗?”“冷酷”父亲拒不援手,儿子只得更用功了,他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证明给父亲看,最终以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毕业以后,儿子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演一部戏。那时候的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看着夕阳发呆。而当时的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具影响力的剧本。儿子很希望父亲也能为他写一部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他寻找投资方。儿子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儿子,“你是个男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想到别人的父亲总是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父亲却对自己的事业不闻不问,儿子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2001年,儿子的事业终于迎来转机,他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奖。儿子满心以为父亲会表扬他几句,谁知,父亲只是淡淡地说“还行”。儿子回敬了父亲一句:“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儿子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2004年,儿子拍了《可可西里》,父亲看完以后对儿子说:“别管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小子,你肯定行了。”

  2004年,父子俩因一位挚爱亲人的去世而感到悲痛,看到父亲为失去亲人而痛苦不堪时,儿子打来热水为头发凌乱的父亲洗头发。这一举动让苍老的父亲老泪纵横:“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溺爱与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2006年,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对韩寒与白烨关于80后之争的看法,并把这篇访谈贴到自己的博客上。料想不到的是,此后几天,有五六百人在他的博客里对他进行谩骂与人身攻击。父亲禁不住老泪纵横,茶饭不思。看到父亲如此痛苦,儿子坐不住了。儿子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关于那场争论》,文章中写道:“我的父亲,他用一生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贡献。对于这样的老人,我很想问一句那些满嘴喷粪的人,你们没有父母吗?”

  2009年,儿子呕心沥血的四年之作《南京!南京!》举行首映式,记者连线远在异地养病的父亲。在屏幕上,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四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儿子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诉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眼里噙着泪花。

  这个儿子是谁?这个父亲又是谁呢?

  相信读者们已经猜出来了。儿子的名字叫陆川,是当代著名的青年新锐导演,他的代表作有《寻枪》、《可可西里》还有《南京!南京!》。这个老爸也大名鼎鼎,名字叫陆天明,他的代表作《大雪无痕》、《省委书记》、《苍天在上》等反腐题材作品,几乎家喻户晓。

  这让我们想起了大仲马和小仲马父子俩,儿子小仲马的《茶花女》初演引起轰动,他发电报给父亲:“爸爸,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爸爸大仲马风趣地回答:“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亲爱的孩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