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上高中以后。初中升高中时,我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第一学期,我的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二名,到了第二学期,我的成绩跃到了第10名。母亲十分高兴,要求我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都要排在班级的前10名,考不到,她就打我、骂我。我感到母亲管得太严了,怨恨就在慢慢生长。我感到,长这么大,她还以对小学生的方式管我,我心里非常难受、非常压抑。我喜欢踢足球、看书、看电视,但妈妈认为这些都影响学习,老是阻止我。在学校与同学交往,他们谈些新闻、电视剧,我什么都不知道,插不上嘴。我想看看报纸,妈妈又说,高考又不考报上的内容。每周六和周日,她也不让我出去玩,每天就是让我学习。我厌倦了,太单调了,我觉得学习学得很不开心,活着没有什么意思……
记者:你和母亲的矛盾是怎么激化的呢?
徐力:那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见到母亲开着电视在卧室里织毛衣,我想过去看几眼电视。母亲像往常一样又开始说我:“我告诉你,考不上大学,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我心里很委屈、很愤恨,我觉得我已经很用功了,她怎么还这么说我。我一声不吭拎起书包往外走,走到门口看见鞋柜上有一把榔头,于是我冲进卧室,就……
下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用那把榔头打死了妈妈,然后逃走了,最后被警察抓住。
把惨剧的原因归结于“教育狂”妈妈,这当然没有多少问题,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研究父教以后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父教的缺失。在解读这个案例时,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徐力的父亲呢?如果有一份强大的、健康的、负责任的父教存在,徐力还会感觉到暗无天力,没有一丝自由的希望吗?
我们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徐力的父亲在外地的铁路系统工作,每周只回家一次,星期五回来,在家里待两天。徐力主要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徐力说:“我的父母生活得很不幸福,整天为赚钱而奔波,他们之间沟通很少。母亲看不起父亲,所以母亲经常对我说,不要像你父亲那样没出息,一定要考上大学。”母亲看不起父亲,因为母亲是大学生,父亲只是初中毕业生。母亲觉得父亲没用,嫁给父亲太委屈自己了……
我们猜想,徐力的妈妈看不起丈夫,所以也不愿意让丈夫承担什么教养责任,而徐力的爸爸可能也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感到惭愧,自觉无力与大学生妻子相比,拱手把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让给妻子,坐视妻子的教育走向极端,这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妻子需要丈夫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
我(李文道)的父亲是个挺沉默寡言的人,总是默默地做着农活,不苟言笑。从很小的时候起,父亲经常带我们3个孩子干各种各样的农活,在小事上父亲管教我们并不多,我的管教更多是妈妈负责。
在读小学时,妈妈还管得了我,上了中学以后,尤其是自己的成绩跟不上以后,我便逐渐自暴自弃了,整天在学校里混日子,成绩差得出奇。一次期中考试,英语考了4分,我读高中的哥哥对此极其困惑,因为前面有30多分的选择题,他说闭着眼睛瞎选,按照四分之一的猜对概率,也不至于得4分。到今天为止,我也解释不清楚,但确实只考了4分。
成绩差,人缘也不怎么样,我不愿受那些留级的年龄大一些的同学的欺负,干过几次架,负多胜少,曾被班主任开除回家。最后,姐姐去学校找班主任求情,我重新回到学校,但那时我的心已不在学校。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放秋假帮家里干农活,自己玩野了,农活虽然累,但累的是身体,心情还是非常舒畅的。秋天的天气也特别好,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农村的原野很广阔,不像教室里,密密麻麻的学生让人透不过气来,农闲之余还能有一些娱乐活动……虽然简单粗朴,但我仍然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到秋假快结束时,我已经乐不思蜀了,对回到学校读书一点儿也没有兴趣,简直就是视学校为畏途、视教室为仇敌。在秋假开学的前几天,我向妈妈摊牌了——不再回学校读书了。妈妈的反应异常强烈,先是威逼,不成再利诱……小时候妈妈打我比较管用,但这时已经不管用了,她以前的教育手段统统失灵,我不服她的管教了。
妈妈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了,她还指望我向哥哥学习(我的哥哥是当时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读好书后上大学,她的希望看起来要破灭了,她很失望、很伤心。不管妈妈怎么样翻来覆去地教育、引导我,我就是不听。秋假开学的那天早上,妈妈仍在做我的工作,希望我背起书包去上学,而我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再也不愿回到学校那个鬼地方。
父亲早上起得早,先去地里干了两个多小时的农活,这时回家吃饭了。他没多说什么,只记得问我:“去还是不去?”我的答案显然是不去上学。从来没有打骂过我的父亲这时爆发了,随手脱下自己的一只凉鞋,一只大手抓住我的左胳膊,另一只手用凉鞋狠狠地打我的屁股,一下、两下……以前一直被母亲打,但从来没有被父亲打过,没想到父亲的力气这么大,打得我嗷嗷直叫,发出杀猪似的干号声,拼命想逃也逃不掉,因为父亲的大手死死地抓住我的胳膊,像老鹰抓着小鸡似的,我只能围绕着父亲的身体打转。
不知打了多少下,父亲可能也打累了,放下凉鞋,问我:“去不去(上学)?”从来没有挨过父亲打的我这时心里已经屈服了,但嘴还有些硬,口气不是那么坚定地回答:“不去。”父亲又抡起了手中的凉鞋……我彻底屈服了,为了给自己台阶下,提出了自己的妥协条件:继续上学可以,但要留级。
最后,父母答应了我的留级要求,我又重新回到学校,然后是复读,此后的求学之路比较顺畅:从重点高中到山东师范大学,再到北京师范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
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可能就那么几步。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如果当初母亲无计可施,父亲也放任我辍学,今天的我可能是另外一番境地,极有可能像我的大多数小学、中学同学那样,在地里干着农活,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收入,或者在外地打工,居无定所,也赚不了几个钱。今天想来,是父亲的一顿暴打让我重新回到求学的正轨上来。
作为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学者,现在我当然反对用暴力体罚孩子,我很庆幸自己当初被打以后做出回学校读书的决定,而不是以暴制暴、与父亲正面冲突,甚至离家出走等等。
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特别想告诉父亲们的是:孩子的青春期是一个反叛的阶段,面对青春少年的反叛,母亲往往会力不从心,这时候她特别需要父亲的加入来共同教养躁动不安的孩子。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杜布森博士曾披露了他父亲的这样一段经历。
我父亲是一名传道者,很多时候都不在家,我的母亲则和我一起待在家里。在青春期那段时间里,我开始对母亲发脾气。我从来没有做出过全面的反抗,但是我确确实实有过那种倾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母亲跟父亲打电话。
我听见她说:“我需要你。”
使我惊奇的是,父亲立即取消了4年的聚会,把我们住的房子卖了,搬到南方700英里远的一个地方去当牧师,这样他就可以和我们在一起,一直到我中学毕业。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牺牲,他在事业上从此一直没有更大的发展,但是他和母亲都觉得,我的健康成长比他们眼前的工作更为重要。在那几个年头里,我本来有可能遇到更严重的麻烦,但因为父亲就在我身边,我获得了帮助。今天,我如我经常做的一样,又一次满怀敬意地谈到我的父母,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在我走向崩溃的边缘时,他们给了我最大的关心。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青春期时也出现过反叛行为,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母亲大为不敬。在这个关键时刻,父亲及时出手,让盖茨重新走上正轨。
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
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母亲头疼的孩子。母子矛盾在盖茨12岁的一天达到高潮。盖茨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总代表着矛盾调停者的老盖茨终于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并大声呵斥他。
回过神的小盖茨突然对爸爸说:“谢谢淋浴。”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老盖茨与妻子一同找专家咨询小盖茨的教育问题,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