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让宝宝远离“意志盲区”

  妈妈的疑问:

    我的儿子2岁了,人小主意大,表达自己的意志但又常常添乱,或者对大人的任何命令都以“不要”来抗拒,玩什么都没有长性。宝宝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个年龄的孩子究竟应当怎么管?怎样才能改掉宝宝的这些问题?

  什么是“意志盲区”?

  宝宝有强烈的表达自己意愿的冲动,可干什么却都没有常性,既要参与,又不能坚持;或与家长的意志相违背,甚至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便是出现了“意志盲区”。

  1.意志是宝宝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意志是人的3大心理过程之一,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也是宝宝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人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力形成于3岁前,此时宝宝的意志增强,开始有小小的逆反心理,有时会对所有的指令都说“不”,对说教并不买账。到了2岁前后,宝宝学习的欲望已经比较强,会渴望表达自由意志,很有“参与”意识,但因精细运动能力还相当不足,语言表达又相当贫乏,所以常常只能给父母添乱。

  2.意志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环节

  独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从宝宝1岁开始,意志力的显现就时有发生,在2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2岁左右,宝宝的行为表现往往较为混乱,既有独立的想法,开始形成自己的意志,又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在宝宝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拒绝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从父母身边跑开等等。其实,这并非宝宝非要跟父母对着干,而是他意志力迅速成长的具体表现。

  3.意志发展与心理的社会性同步发展

  意志总是表现在活动之中,不管宝宝是在饿了的时候寻求喂养,还是在饱了的时候拒绝喂食,也无论是宝宝愿意并容忍玩具被其他小朋友玩,还是能将弄坏了的玩具耐心地修复好,都有意志贯穿在动机和行为抑制的过程中。在早期阶段,宝宝的意志发展与他心理的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是同步的。宝宝的性格特征在3岁之前已基本定型,虽然在以后成长过程中有一定改变,但这种变化似乎不太明显。因此,我们常说“3岁看老”。

  4.意志表现是发展自我的必然步骤

  在1岁左右,宝宝不良举止可能是因受挫而致。一开始,宝宝的意志可能相当顽强,当他慢慢变得更加独立时,便极力要尝试着表现他的意志,不久,他将不再接受家长对他生活的全部控制,他将向家长的意愿提出挑战,强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宝宝可能不喜欢吃妈妈为他选择的饭菜,不喜欢妈妈给他准备的衣服,父母说什么,他都要说“不”等等。宝宝意志力发展的过程是行动的目的性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的过程,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就会导致宝宝的承受能力比较差,甚至有可能经不起一点儿挫折。

  5招培养有意志力的宝宝

  1.及时予以鼓励

  如果宝宝想要做点什么,父母应帮助他去实现他的意愿,千万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更不要求全责备。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让他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及时地祝贺宝宝点滴的成功和向他的善意表示道谢,都会使他信心倍增。

  2.为宝宝树立恰当的样板

  想让宝宝充满自信,父母自己首先也需要充满自信。如果父母本身不自信,他的行为就会传递给宝宝一个错误的信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父母一定要为宝宝树立自信的样板。

  3.积极加以引导

  2~3岁宝宝往往喜欢模仿父母去干些自己干不了的事情,这时,父母应加以引导,帮助他建立是非观,并讲清他之所以干不了和不能干的道理。还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防止他在做这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产生挫败感。父母要为宝宝的发展尽一臂之力,对他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宝宝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则会导致宝宝变得过分依赖和缺乏自信。

  4.倾听宝宝的心思

  亲人给宝宝更多的关爱是他信心的来源和支持。被包围在关爱氛围中的宝宝,往往比那些缺乏关爱的宝宝更具自信心。只有耐心地倾听,父母才能真正发现宝宝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快速有效地解决他面临的问题。而每次宝宝心结的迎刃而解都可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他恢复自信心,获得被给予关爱的温暖。

  5.加强抑制锻炼 

  过分顺从宝宝的意志不是好做法。父母应该给宝宝定一个大致的规矩范围,在范围之内,他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但是范围之外,他必须受到约束。这样既可以保护宝宝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又不使他过分放纵,造成自我中心。抑制锻炼必不可少,妈妈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承受力。承受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可以从平常的游戏开始训练。在和宝宝做游戏的时候,要告诉他只要做游戏就有输赢,并且严格按照商定的游戏规则游戏。游戏时,父母不要老是让着、迁就宝宝,适当让他尝试失败没什么不好。平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称赞其他小朋友,让他明白优秀的人不只他一个,别人也有优点,他需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并从中教会宝宝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接纳他人,如何学会承担失败,克服困难。文/张欢  学前教育学博士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