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辑这本书期间,我和女儿发生了一件事。
参加女儿期中家长会,打开她的数学卷子看见75分,她从未考过的低分,我气不打一处来。想起家长会几天前她只告诉我语文和英语的分数,说数学成绩没有公布。原来她是知道自己这个分数但刻意隐瞒。想着她在骗我,不够诚实,我心里的愤怒开始升级。坐在那里,老师说什么也无心听,一直想着回去怎么和她说这事。这似乎是父母不愿放弃的绝佳教育孩子的机会,没考好,说明了什么,上课没听讲,学习不够努力……然后让孩子保证,下次要考好,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育的,然后沿袭下来,再用这种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在没有孩子之前,也许我们还沾沾自喜,觉得现在不错的、还比较优秀的自己就是父母成功教育的结果。如果没有认识林巨老师,没有编辑他的这本书,没有了解到和孩子的心在一起的理念,那天家长会之后,我和女儿之间会上演教育和被教育的一场戏,我会扮演儿时父母的样子,她则扮演儿时的我。我会因为这75分,痛心疾首地告诉她学习不好会怎么怎么样……她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哭着保证下次一定努力考好。
坐在教室,我想起林巨老师这本书里谈到的核心理念,也是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重复的:和孩子的心在一起。我试着用这个“和女儿的心在一起”的理念,尝试着想她为什么不告诉我数学成绩,因为她怕妈妈生气,怕妈妈训斥她,这种怕,也许有一点点恐惧,也许很恐惧,她因为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选择逃避,但家长会让我最终还是知道这个结果,这时候的她会不会一直在忐忑不安?
她为什么没有考好?因为疏忽大意,检查不够认真,还是其他的原因?但考75分肯定不是她的意愿,她当然愿意考好了,比如她英语考了98分,比我们还高兴,数学没考好她一样会比我们还难受!她才四年级,一次期中考试数学的失误能说明什么?说明她不是个好孩子?说明她不够努力……当然不是的。这次数学没考好,长大后的她一定不会记得,但如果我生气,我训斥,却一定会深深地烙在她心里。虽然她依然爱我,我是她妈妈,但未来当她的孩子某天也考得不够好,他们之间会不会拷贝今天发生的事……
林巨老师在书中<努力的故事>一章中谈到:“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只是,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天赋,而不是按照我们成人的臆想和自以为是。”
突然,很心疼女儿了,她是多么不容易,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比分数,比名次……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她每天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一次考试的失误,由于害怕我生气,还把数学没有考好的秘密隐藏在心里,重重地压着自己,不知道压了多少天……
家长会结束后,回到家,女儿开门看着我,有些担忧的样子,我很平静地把卷子给她,用轻松的口气说:“看看数学卷子上错了的题有没有不会的,如果有,想办法把它弄懂,好吧?”女儿接过卷子,开心地说:“好的,妈妈!”然后,我开始准备晚饭,女儿改卷子。这件事,我最终的处理方式未必是最好的,但至少那天没有因这75分而发生什么,平常如昔。
林巨老师通过这本书提醒父母:“当我们总是认为孩子不够对、不够好,去努力地教他对起来、好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迅速地、有效地教坏我们的孩子。孩子没有不对、没有不好,孩子都是好,都是对,都是真善美,当你真真切切、诚心诚意地确实这么认为的这个当下,最好的教育,就已经展开了。”
谢谢林巨老师!和孩子的心在一起,无分别的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和天赋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爱孩子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