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妈妈,请这样爱我》

  小依来幼儿园时已4岁,吃手很厉害。

  尤其是临近放学时,吃得尤其厉害,妈妈一来接,看见他在吃手,就大声训斥,然后直接动手,把小依的手扒拉下来。小依大哭起来,恐惧的泪水在脸上肆意奔淌,身体在哭泣中轻轻抖动着,像一棵旷野中孤独的小树。

  王老师赶紧制止住妈妈,对妈妈说:“孩子吃手很正常,慢慢就会不吃的,请给予孩子时间和信任。”妈妈很焦躁:“从小就这样,怎么管都没用,现在都4岁了,越来越厉害了,别的孩子早就不吃了,这不制止不行啊。”

  王老师就和妈妈商量,希望妈妈能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内,看见孩子吃手,不说孩子,更不打孩子。这一个月的时间,给予孩子充分的“无分别的爱”,看看孩子会不会发生变化。

  妈妈满腹狐疑,但还是勉强点头同意了。这一个月,王老师对小依做了很多,但是,在吃手这件事上,她做得最多的是视若无睹。有的时候,王老师和小依单独在一起,也会学着小依的样子,吃着手和她聊天,和她分享吃手所带来的快乐。

  有的时候,王老师也会问小依:“你为什么爱吃手啊?”小依:“我不知道。”王老师:“我知道。”小依:“是什么啊?”王老师:“我小时候也吃手,我想,是孩子都要吃手吧。”小依:“那×××怎么不吃手啊?”王老师:“你爱吃鱼吗?”小依:“爱啊。”王老师:“那×××爱吗?”小依:“他不,他爱吃肉,昨天那个平鱼他就不爱吃,他就爱吃鸡腿,上次鸡腿他吃了两个还不够。”

  王老师:“对啊,你爱吃鱼他爱吃肉,你爱吃手他不爱吃手,每个人都不一样嘛。”小依:“噢,是这样啊。”小依若有所思。一个礼拜过后,小依就不怎么吃手了,妈妈很惊喜,和王老师深聊过后,终于转变了态度,在妈妈的配合下,小依很快就度过了这个生命的特殊阶段。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有效地帮助到了小依?

  真正的生命教育,什么才是关键呢?

  一开始,孩子为什么要吃手?

  远比这个问题的答案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事实。

  既然这是一个事实,是生命的必然的天性,那么,我们当予以尊重和敬畏。反过来,当我们失去这份尊重和敬畏,只是随着自己的自以为是而肆意妄为的话,我们伤害的,必然是生命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这个力量之源,就叫做安全感。

  为什么孩子这么“大”了还吃手?显然, 孩子的安全感严重不足。安全感严重不足导致的吃手,你越打他骂他制止他,他就会越缺乏。

  4岁还吃手算什么?

  有为人父母还吃手的呢。同时,我们当深思:连吃手都被拒绝的生命,他被拒绝的,难道仅仅是吃手吗?往往,这样的被拒绝的生命,他的疾患和症状,远远不止是吃手啊。生命必然的天性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当予以至高的尊重和敬畏。

  这种天性也包括吃手。

  至少,吃手也是在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在减消生命的不安全感。至少,吃手也是生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爱自己的最好的方式。

  生命中所有的真实的呈现,不管我们是否知道原因,不管我们喜好厌憎,我们都要以最高的尊重和敬畏,去尊重它,去理解它,去倾听它。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所以,吃手该怎么办,也就很清楚了。 去好好满足生命的安全感,如是而已。生命必然的天性,都是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吃手。所以,这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这是一个正确的行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

  所以,又何必去理会它、介意它呢?当你不理会它、不介意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尊重它,理解它,信任它,接纳它。你就是在以最好的方式,给予对面这个生命以高度的安全感。

  故事中老师所采取的种种看似不同的教育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以向生命的天性致敬的方式,在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要知道,真正的关键是在这里。这样致敬的方式,不是一个月内如此,不是仅对小依如此,而是在任何时间,在任何空间,对任何对象,均是如此。

  林老师寄语:

  生命必然的天性,都是有其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吃手。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