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先有兴趣,才有习惯

  《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

  在阅读这方面,我们先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后有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想想我们是怎样“诱导”婴儿喝水的吧?我们家是用苹果、梨和冰糖熬水,应了孩子喜爱甜滋滋味道的天性,让他们发觉喝这个有味道,好喝。这样就建立了小宝宝喝水的习惯,而且苹果和梨富含丰富的营养,也是居家旅行必备品。

  在我的各种讲座中,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孩子从多大开始阅读比较好”。一般我都说越早越好,只要孩子想要玩玩具,就把书和其他玩具一起扔给孩子。

  要想孩子有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让他知道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书相伴,有爸爸妈妈读书的声音相伴。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进行亲子共读。

  2~3岁的孩子读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书是一种特殊的、用来看的“玩具”了,不再撕书、咬书,把书搬来搬去了。

  他们的记忆力超强,可以背唐诗、三字经等,给啥背啥;开始有了符号、文字概念,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有很强的记忆力;开始喜欢重复的故事,总是挑那几本固定的书,要爸爸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讲读。这是因为他们的经验还不够多,基于阅读安全感,对于熟悉的故事,有着极大的满足感。

  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萌发,关心有关常规和生活习惯的故事。

  适合2~3岁孩子读的图画书有些什么共同点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角儿是动物,有着更加拟人化的情景。而且是可以描画成可爱形象的动物种群,兔子、老鼠和猪是这个时期出现比较多的角色。有些作者别处心裁,比如宫西达也,他把蛇和恐龙刻画得很有爱,也获得了小宝宝的喜爱。

  (2)和同龄宝宝言行举止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比如刷牙、便便、吃饭、睡觉等。这是孩子熟悉的生活,而且被图画书中夸张的文图再创造,特别能引起小小心灵的共鸣。

  (3)文字简单,文字中的声音效果突出。各种象声词、拟声词使用较多。

  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书。如果刚刚接触亲子阅读图画书,可以参照以下标准选书:这些书入选的唯一理由就是有趣,读来让你和孩子感到身心愉悦,能够吸引孩子们持续阅读,从而喜欢上读书。

  (1)简短直白的对话优于较长的描述。此刻,孩子正处于语言爆发期前的准备期,还不适应长句子和大段文字描述,但开始有了兴趣,特别是重复可预测的文字。

  (2)文图关系开始结合紧密。孩子对书的整体和细节有了认知,对于图画中的“彩蛋”乐此不疲。

  (3)自身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而且进入了幼儿园,开始有了好恶区分,会从中寻找角色认同。同时,因为体验了集体学习机制,不仅继续对充满想象的书保持兴趣,对数数、认知颜色、动手操作等功能书也产生兴趣。

  (4)对某一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恐龙书、汽车书、仙女书等。

  总体来说,2~岁的孩子专注力持续延长,但依然活泼好动。如果是刚开始进行亲子阅读,更需要以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导入。

  4~5岁孩子读什么?

  4~5岁的孩子会对以下类型的图画书有好感:

  (1)喜欢书中的角色“非同常人”,有着各种各样个性化的言行举止。

  (2)故事情节紧张曲折。

  (3)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传统故事”,有些颠覆传统故事的图画书,会得到他们的认同。

  (4)重复性、可预测的图文,继续得到他们的认同。

  (5)有了识字的渴求,家长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读书”。

  5~6岁孩子读什么?

  5岁的孩子大脑发育到了一个新的水准,又加上在幼儿园锻炼了社会性,在阅读上有了较大的进步。阅读的方法、关注的范围都会拓展。不仅仅听讲图书,也会参与讨论;不仅仅要听故事,也会自己来组织故事;不仅仅是看图画书,也开始阅读桥梁书;不仅仅是让我们给选书,更会自己选书。

  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宽松的阅读环境和更多图书进行选择。

  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有所提高,5~6岁孩子在看图书、听故事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和以前不一样。更加喜欢连贯的、有情节的故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以下阅读特点:

  (1)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

  (2)不太愿意多次重复地看同一本图画书。但是看到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时,还是比较关注,并开始尝试去认识文字。逐渐开始通过部分特征辨认一些常见的字词,会读“形声”字,会通过词组里熟悉的字来推测生字。

  (3)进一步对科学知识感兴趣,对人文历史的兴趣也开始显露;

  (4)能够复述、扮演或表演完整或是部分的故事情节。

  (5)知道一些作者,能够看出绘图的风格;

  (6)对报纸开始有了兴趣,会关心时事新闻。

  (8)对于可预测读本,能够做出预判。

  (9)仍然愿意与别人分享,会抓住别人讲故事。

  关于亲子阅读的疑问

  图画书多少是个够,多少图画书算“多”,多少图画书算“少”?这个数量因人、因家庭、因阅读习惯而异。如果父母和孩子都习惯少量精读,那么一年买12本书,一个月仔细反复读一本,只要孩子和父母都开心满足也挺好。如果父母本身就爱读书、爱藏书,或者是图画书爱好者,那么藏书千本也不算多。

  其实,即使对成人来说,如果把藏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也就不会要求每本藏书都要精读。通常1/3精读、1/3泛读、1/3纯为收藏,这是很多藏书人的现状。孩子也是一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精读一部分,泛读一部分。精读和泛读从不同角度都可以带给孩子收获。

  电子图画书适合宝宝阅读吗?能替代纸质图画书吗?

  如果是做得比较精良、品质比较好的互动多媒体书,我觉得还是有其优势的。比如接力出版社做的“第一次发现”系列的APP,就是一个不错的综合电子读物。所谓综合电子读物,是指孩子在进行阅读时,不但眼睛在看、耳朵在听,手指也需要配合操作,大脑要配合思考。这种综合的感官刺激,对3岁以上年龄稍大的孩子还是有益的。

  我的原则是,凡是电子设备特有的,比如可以互动的电子书、iPad特有的适合宝宝的游戏……我可以接受和孩子一起感受。其他没有电子设备特有的优势,可以由纸质图画书替代的,我还是建议回归纸质图画书。因为读书不仅仅在于获取书中的知识或了解书中描写的故事。读书这个行为本身也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认同。纸张的质感、翻页的感觉、油墨的香气,都能给一个爱书、爱读书的人以精神享受。如果妈妈想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故事,而是希望让孩子认同“读书”这种生活方式,纸质书所营造的读书氛围和带给孩子的精神享受是不可替代的。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