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教育孩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不能,时候未到

  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一样吗?

  不给孩子压力对他们好吗?

  我怎样才能不焦急?

  7岁儿子要爬墙,5岁女儿才跳绳

  儿子上了小学,在他感兴趣的课外班中选了弹钢琴,正合我和他妈妈之心意。我俩都希望他把钢琴作为音乐启蒙的开端,并且能够对妹妹的音乐爱好有个示范作用。

  扯远了,学钢琴这事我们都当成一乐子,没有什么考级等打算。我是想说钢琴城院子的铁栏杆。

  有一次送儿子上课,他说,爸爸我爬过去吧,我愣了一下,这么高的铁栏杆,还有尖刺,挺危险的,这小子居然要爬。而且这是公共场合的栏杆。但是我依然点头同意了。只见他“蹭蹭蹭”就爬了过去。半年前,他还不能爬上半人高的石头墙呢。

  我们发现葫芦小朋友是个慢性子,很多事情都“比较”慢。虽然知道不能去做比较,不能贴标签,但是我们经常性的“操之过急”。就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很多案例,反省了我们俩对儿子的慢采取的一些不良应对措施,比如过度期望,比如错位衡量,比如催逼式的语言暴力,比如越位替代思考和行动……或许习惯已经养成,至今已经二年级的他做事情从来不慌张,甚至还有点宠辱不惊的“境界”。有次我跟一位妈妈谈起儿子反应慢,她说,“对自己喜爱的东西能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难得的品性”—真是惊人相似的观点啊。

  女儿上了大班,有跳绳的项目,刚开始她一个都跳不了,自己跟自己较劲。我们俩也没有说在家里给她补课,把我们觉得很简单的动作教给她。大班会跳绳,小学会跳绳,中学会跳绳,我看没什么区别。既然幼儿园里有这个要求,有那个环境,现在她是最后一名,已经很“伤心”了,我们就别掺和了。果不其然,过了几天,女儿说会跳一个了,再过几天会跳三个了,没多久就能跳得很好了。

  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

  确实,慢就是一种距离,也是一种“境界”,只不过,这种境界逐渐地被成长给废掉了。因此,才会有21世纪所提倡的慢生活。

  我们要等等孩子。孩子主动要刷碗,你乐得高兴,心里想:嘿嘿,以后可以省点事了,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也能有了。待到你去厨房一看,地面水淋淋,袜子湿乎乎,水流不停,你是心里搓火,言语冒火,恨不得把孩子一脚踢出去?还是假装没看见,忍住内心的咆哮,等待着孩子完成刷碗的任务,然后你还赞叹一声,再找机会进厨房处理案板上的汤汤水水、地板上的小河流水?无疑后者是对的,但是又有多少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那样做呢?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我的哥哥对他在小学二年级第一次蒸馒头(现在的小学生谁还有这样的机会?)的经历记忆犹新:水放少了,馒头蒸糊了,挨了老妈一顿老拳。我们都“哦”了一声:“原来你成为大厨师,是因为这个啊?!”

  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些空间,我们都慢下来,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