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为了成功,不知疲倦

  《奇迹幼儿园》

  我对跳“山羊”一直存在心理阴影。上学的时候,我的体育成绩特别差,而最差的就是跳“山羊”了。上体育课时,看着眼前的“山羊”,我就觉得像有什么东西掐住了我的脖子似的,从来没有幻想过自己可以跳过去。那么多节体育课,我都没能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一次都没有跳成功过。体育课大概是我学生时代最大的败笔了。直到现在,看着我眼前的“山羊”,我都觉得它比实际高度要高几倍,头皮还不由得一阵阵发麻。

  通山保育园的体育课堂就像是杂技训练场。倒立、跳“山羊”、翻跟头等等,孩子们都做得灵活轻盈。3岁的孩子是如何做到这些的,我们都不由得赞叹起来。我们忍不住问横峰园长:通山保育园如此重视体育课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那么一个临界期。6岁就是这么一个临界期,6岁之前,让孩子们多运动,孩子的运动神经才会发达,这也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健康产生持续的影响,对孩子一生都有益处。所以当然要重视体育课了。”横峰园长跟我们如此解释。原来不只是大脑的发育有一个临界期,身体同样也是如此。通山保育园的孩子们从3岁开始,每天都有半个小时的体育时间。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慢慢地,难度就会增加。如专门训练手臂力量的快速翻滚。这个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就会在地上铺上垫子,让孩子们靠着墙练习倒立。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就要开始徒手倒立的训练。孩子们徒手倒立站稳之后,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倒立着用手前进。孩子们在一个长度约为10米的跑道里来来回回进行倒立前进的练习,汗水一滴滴地掉下来。成年人里,能倒立行走的人大概也不多,即使对于杂技演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对于臂力、平衡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孩子们似乎很喜欢倒立行走。休息时间时,我们进到3岁孩子的班里,发现好几个孩子都在靠着墙倒立着说笑,中间掉下来了就再重新倒立起来。孩子们还自己发明了一些有趣的动作:双手双脚都着地,形成一个“彩虹桥”,彩虹桥玩儿得好了,他们还会在“桥”上放东西。老师们为了给孩子们编排适合他们水平的动作,还专门请专家传授一些动作技巧。

  跳“山羊”的练习从4级“山羊”开始。到了孩子们5岁的时候,要跳过比他们身高高出20厘米左右的10级“山羊”。孩子们跟着哨声,一秒一个飞跃“山羊”的场面真是壮观。我这辈子都跳不过去的“山羊”,孩子们却跳得那么轻松愉悦。孩子们翻跟头也做得很好。先是用双手,接着就是单手翻跟头了。有一个孩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他最后的着地总是站不稳,已经练习了很多次,但是都失败了。这个孩子就哭了起来,但是他没有休息,继续尝试。他又翻了好几次,但是依然没有成功。老师也没有阻止这个孩子。

  我们看着都心疼了。老师不阻止这个孩子真是太无情了!太过分了!孩子受伤了可怎么办呢?但是老师还是对这个孩子喊着:“呀,真可惜,再来!加油!你能做到!”孩子重新站起来,眼睛里似乎都冒着火光。我们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个孩子。孩子失败了十多次,这次终于做了一个完美的单手翻跟头的动作。我们长吁了一口气,又都为这个孩子的成功感到兴奋。

  直到现在,那个孩子闪着泪光,但又凶狠的眼神还让我无法忘怀。当时我的心里是那样为这个孩子心疼着急,恨不得跟老师去理论“翻什么跟头,快别让他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位老师不阻止孩子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已经预知到了结果。老师看出了孩子眼神里透露的强烈的决心和欲望,知道他一定可以成功,因此继续鼓励他,直到孩子的成功。培养了不起的孩子,离不开了不起的老师。

  我采访了那位老师。问她为什么不阻止那个孩子,并且一直鼓励那个孩子。

  “我们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力,‘没有不行的孩子’是我们通山保育园的教育理念。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通山保育园老师的职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变得一样优秀。不行的孩子我们也不放弃,会一直鼓励、诱导他们,直到成功。但是我们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去刺激孩子,有时候孩子需要时间进行调整适应,我们也会耐心地等待。重要的是找到适应孩子个性和实际情况的方法。像今天的这种情况,这个孩子具有单手翻跟头的能力,只是精力没有十分集中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孩子暂时休整,不如让他坚持挑战,这样更容易成功。”

  通山保育园的孩子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有的孩子说最喜欢倒立,有的孩子说最喜欢翻跟头,还有的孩子说最喜欢跳“山羊”,但是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的答案却是一致的,“因为很好玩!”

  通山保育园的孩子们做自己认为好玩的事。这是由于老师们鼓励孩子做“略有挑战”的事,也是因为孩子们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能让这些活动变得有趣的缘故。给孩子太难的任务,孩子们只会心生厌烦,但是给他们略有挑战的科目,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功后的甜蜜与喜悦。成就感,再也没有比它更让人充满喜悦的感情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