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孝顺父母

  《中华美德读本1》

  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看见太阳、星星、月亮、鲜花和流水,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能够有吃喝和睡觉的地方,能够行走、说话,直到独立生活,也是因为我们的父母。父母在养育我们的同时,自己也慢慢地老了;当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该照顾照顾他们吗?

  孝,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处于一个非常突出的核心位置,是一个君子、一个仁爱的人的首要品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孔子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孔子家语》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汉书》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东汉)桓宽

  一日叫娘,终身是母。

  ——(清)曹雪芹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名贤集》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增广贤文》

  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看见太阳、星星、月亮、鲜花和流水,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能够有吃喝和睡觉的地方,能够行走、说话,直到独立生活,也是因为我们的父母。父母在养育我们的同时,自己也慢慢地老了;当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该照顾照顾他们吗?

  孝,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处于一个非常突出的核心位置,是一个君子、一个仁爱的人的首要品德。中国古代甚至形成了一种规定,如果父母病重,官员都可以请假回家服侍;如果父母丧葬,可以有三年的假期在家守孝,叫做“丁忧”。这样,每一个官员都能以身作则地孝顺父母。即使身居宰相,如果在父母病重期间贪恋官位,不能亲自奉养父母都是会被耻笑的,甚至会被罢官。不孝是犯了“逆伦”大罪,被看成诸恶之首。“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怎么才算孝顺呢?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父母去世之后,能够依礼来安葬、祭祀他们。只要父母活着,就能够依礼来侍奉他们。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让父母尽可能少地为自己担忧。父母老了,能够供养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过去有本小孩子的必读书叫《增广贤文》,它里有一句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奉养父母,很多动物都做得到。我们向动物学习,不仅仅要学习它们的求生之道,学习它们身上的美德一样是必要的。难道人会活得不如一只羊,不如一只乌鸦?假若心中少了敬意,怎么配做人呢!孔子还提出“色难”。意思是说对待父母要注意保持恭敬和悦的神色,让他们高兴。

  孔子还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要求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意愿,能够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事业。像大禹治水,是继承他父亲的未竟之业;司马迁著《史记》也是继承他父亲的遗志。可以说,正是这个孝道,让我们的文明延续了几千年。

  孝悌是连在一起的,悌,就是和兄弟姊妹们好好相处。孝慈也总是相连的,父慈子孝,慈就是要爱护晚辈。如果真能爱护晚辈,团结平辈,尊敬长辈,那么这就是和睦的一家人,而家和万事兴。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彬彬有礼的君子了。

  古人还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悌友慈,就是修身齐家的根本,一个不孝的人,就不能处理好家里的事。家庭,联系着宗族,所以古人特别强调光宗耀祖。家不齐,治国平天下都是空谈。

  孝,尊敬父母,之后滋生出一种对家的依恋,爱父母之乡,那生养自己的地方,爱那块土地。这是中国诗歌里最美丽最动人的主题:怀乡。对家乡的热爱,希望为家乡努力做些事情,维护自己所在的每一寸土地,这就是爱国。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中国古代有《孝经》和《二十四孝》。《二十四孝》中很多孝顺的具体做法已经过时了,但他们孝顺的精神是永远常新的。《孝经》据说是曾参纪录的伟大教育家孔子的话。《孝经》说,孝,是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例如舜因为孝行,得到了整个天下,成为古代最理想的贤王之一。汉文帝、北魏孝文帝都以孝治天下,功绩卓著。朱元璋把高则诚的《琵琶记》作为忠孝的教科书,让官员们仔细阅读学习。值得注意的故事还有关汉卿的伟大剧作《窦娥冤》,它取材自“东海孝妇”,一个普通人,因为孝,因为诚心,一样感天动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