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教缺失会有什么危害呢?

  《好好做父亲》

  我完全相信,绝大多数男人在做了父亲之后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30年前,我有过这种强烈的体验,紧紧抱着女儿柔弱的身体,无法不产生要保护孩子的天然冲动。可是,许多父亲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或者说,他们发现妻子带孩子比自己更有爱心和耐心,他们觉得自己出去打拼挣钱是对家庭更大的贡献。于是,父亲与孩子日趋疏远甚至陌生。

  中国普遍存在父教缺失的现象

  有一天傍晚,我在北京的街头打出租车。的哥是个中年人,圆脸,板寸头,看样子心情不错。他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做儿童教育的。的哥很惊讶地看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聊天中我知道他有一个9岁的女儿,就反问他:“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  他不以为然地“嗨”了一声:“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我想,这位的哥父亲或许就是父教缺失的形象代言人。

  2009年3月23日,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其中一组中国父教缺失的数据引起社会的关注。

  从四国比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高中生觉得父母关心自己最多(中国94.0%,美国93.9%,韩国91.7%,日本88.4%),但中国高中生却与父母聊天最少(中国54.8%,韩国70.1%,美国73.8%,日本82.0%)。中国高中生觉得烦恼无处可诉的比例最高,高达21.0%(日本19.4%,韩国17.2%,美国8.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问四国的高中生:你如果有心事和烦恼找谁诉说呢?美、日、韩三国的高中生都把父亲和母亲放在前5位,而中国高中生只把母亲放在前5位,父亲不在前5位,排在网友之后(我在各地讲课提到这一点时总会引起哄笑,因为大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显然,中国普遍存在父教缺失的现象。所以,当我们在写作《拯救男孩》一书的时候,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写一本《好好做父亲》。

  那么,父教缺失有什么危害呢?

  家庭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而父教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父教缺失对孩子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有人认为父教缺失就像开启了一条生产线,向社会批量输送问题孩子,向监狱批量输送罪犯。

  在《好好做父亲》一书中,我们向读者朋友提供了3组有些冷冰冰的数据:

  第一组数据来自美国父道组织的调查:美国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80%的强奸犯的动机源自生长于无父家庭滋生的愤怒。

  第二组数据来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父亲节讲演时引用的一组统计数据:生活中没有父亲的孩子将来贫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孩子高出5倍,将来弃学的可能性高出9倍,将来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高出20倍。他们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更有可能离家出走,更有可能在未成年时就当上父母。

  第三组数据来自国内,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近些年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成瘾性的人格特点,其首要责任在父亲。该基地对所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进行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美国父亲角色研究的专家罗斯·派克教授研究发现,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如慈爱、宽容、合作等等;二是独立性,如勇敢、坚强、责任等等。两性的个性差异是相辅相成的,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关于这一点,大家观察一下父母抱孩子和带孩子外出游玩表现出的有显著差异的风格,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密切合作的。

  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父爱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众多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爱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父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

  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与婴儿交往,将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还有研究指出,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擅长交际、学习成绩好。

  父爱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母亲在与孩子互动时,往往比较温柔,活动强度较低,有过度保护的倾向;而父亲往往跟孩子做一些活动量大的活动,如踢球、游泳、攀爬等活动,经常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专家们发现,由父母共同承担养育责任的孩子,在面对新环境(如初次去托儿所)时的焦虑感较低。

  父爱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心理学家发现,5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当他们被陌生人围绕时会有较好的适应性。比起那些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他们更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言语回应,也比较愿意让陌生人抱。一项跟踪研究指出,那些5岁时有父亲陪伴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5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社交关系。父亲与孩子接触越多,孩子的交往能力越强。

  正因为父亲教育的独特价值,教育孩子绝对不只是母亲的事情,父亲同样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绝不应该缺席。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