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其实,只有一小部分的书必须买

  《与最合适的绘本相遇》

  我一直觉得小兜拥有的绘本实在不能算少,不过那也得看是跟谁比。尤其是后来认识了几位本城资深绘本控之后,看到人家的领域之广、标准之高,让我很是羡慕嫉妒恨。尤其是我认识的一位骨灰级绘本控,她的绘本收藏简直丰富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例如她的女儿非常喜欢灰姑娘,但她又不想让孩子只认识迪士尼版本的灰姑娘,于是特意收集了世界各地共二十多个不同版本的灰姑娘。

  把这些不同的版本对照着阅读,我们会发现后人的很多改编都非常有意思。例如,灰姑娘不是坐南瓜车去王宫赴宴的,而是坐公共汽车。又例如,在某些版本中,她也不再需要通过依靠王子来获得幸福,这体现了自立自强的现代女性风范——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Ella’s Big Chance:书中的Ella放弃了“王子”的爱情,选择了平时陪伴她、鼓励她的看门人,不仅如此,她还离开继母一家,凭自己的手艺开裁缝店谋生。

  近朱者赤,有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买绘本的频率和开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不,这并不是因为同伴压力带来的攀比心理,这年头谁也难得去谁家串门,如果是为了攀比,那么坐拥群书简直就是衣锦夜行。我就是想给小兜一个在我自己看来更美好的书橱,它意味着更优质的收藏与更浓厚的阅读氛围。

  然后我就发现家里的书架空间明显不够用了,于是购置了小兜的专属书架,再后来,她自己的书架也满了。于是开始认真地思考:我们真的需要买那么多书吗?还有没有别的可以接受的替代方式?

  事实上,绘本太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丁丁妈举的一个例子就很有说服力:因为丁丁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家里的绘本主要是因为她而慢慢积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转移选择不同的绘本,整个收藏和阅读的过程显得非常脉络分明、有迹可循。丁丁的弟弟丁当比丁丁小5岁,丁当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很多的绘本,对于丁当而言选择太多、太乱,反而失去了章法。

  那个时候,我正好看了日本“Simple Life”达人金子由纪子的《不持有的生活》。书中提到数年前日本《妇女之友》杂志的调查显示,在日本面积为87.7平方米的四口之家中,如果把所有物品都算在内的话,整个家庭的物品总数为5926件。正是因为人们拥有太多超过自己需要的物品,“不持有”的概念才会当头棒喝般直指人心。在日语中“不持有”的意思,可以用四个R来表示,即缩减浪费(reduce)、回收再利用(recycle)、重复使用(reuse)、维修再利用(repair)。

  自从我决定贯彻“不持有”的方针以来,给小兜买的绘本就明显地少了,借阅便成为接触新绘本的主要方式。在选择借阅机构的时候,无论是公立的图书馆还是私营的绘本馆,我主要参照两个标准:首先,藏书的品种要丰富,大部分我需要的绘本在那里都可以找到;其次,便于按照自己需要的书单逐本搜索,对于像我这样目标性非常强的读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我对那些绘本乱成一团的图书馆总是敬而远之,在那样的地方基本上只能像瞎猫碰到死老鼠一样,逮着什么看什么,想要按计划找特定的某本绘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自从大部分书都用借阅的方式解决之后,只有有限的一些绘本是需要购买的。我尝试着总结了一下现在给小兜买绘本的3条原则(要符合其中的一条才可以考虑购买,当然有时候这3条原则之间也不可避免地相互重叠):

  1.她和我都非常喜欢的大师级经典绘本。例如安东尼·布朗的作品,确实是可以考虑全套收藏的。只要想到这些书娃可以从小看到老,而且我还能跟她一起看,就觉得这样的收藏实在是太值得了。

  2.适合反复翻看的书。比如前面提到过的立体书,它像玩具一样,被小兜来回摆弄的频率相当高。有意思的是,买这一类最烧钱的绘本反倒是符合“不持有”的观点的。因为所谓的不持有,并不是提倡苦行僧似的生活,对于那些经常需要使用的物品,金子由纪子的观点是宁可买质量好、价格高、经久耐用的,也不要乱买那些廉价的次品。

  3.想看但借不到的书。通常来说,这一类绘本大都是新鲜热辣的、刚出版不久的绘本,又或者,还没有出简体中文版的绘本。

  从花大价钱买书转向以借阅为主的过程让我深切地意识到:阅读绘本这件事,不像我以前认为的那么“伤财”,事实上它是可以丰俭由人的。现在大多数图书馆的借阅和续借制度,已经确保了足够的时间让我们从容地阅读这些绘本。

  另外,我自己以前不喜欢从图书馆借书,很大的原因是嫌弃图书馆里的书比较破旧,有的甚至挺脏的。但在绘本上暂时不大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其市场井喷式繁荣的时间并不太长,而大城市中绘本馆的建设也正热火朝天。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