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国学热”流于形式

  《生命时报》 收藏本文     

  国学是中国人的文化宝库。近年来,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课堂到幼儿读经,国学在各个角落受到追捧,开遍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更是在全球中掀起学习国学的热潮。

  上千年发展而来的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化的根本差别所在。学习国学不仅是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自身道德修养的再教育,也是中华民族保持民族特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所以,学习国学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提升。

  然而,好好的国学却让一些“歪嘴和尚”念错了经,有人打着国学的幌子搞起“副业”。6月,河北保定一家“国学班”被曝出虐童丑闻;早先广西破获的一起特大传销案,罪犯用《弟子规》中宣扬的“上尊下卑”思想来给人们“洗脑”;还有打着国学幌子的夏令营、速成班遍地开花,内容也不过是统一穿上唐装,读读《三字经》。国学的流行似乎过了头。

  国学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迎合了当代国人的心理。首先,面对美国大片、法国香水、日本料理、韩国明星等外来文化冲击,传承数千年的国学会让人产生归属感,激发出内心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其次,国学里强调的“上尊下卑”思想迎合了家长教育“听话小孩”的传统观念。最后,富起来的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文化输出必不可少。学习和推广国学,有助于国人追逐更高的精神认同。

  然而,国学并不全是好的,一味吹捧国学跟曾经的全盘西化一样,都是极端行为。在宣扬国学优秀理论的同时,我们更应深入理解,去除糟粕。比如《弟子规》里的“号泣随,挞无怨”,只强调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与健康人格相逆,更无独立意识可言。而孔子在真正的国学经典《论语》中说的却是:“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如果父母做错事,孩子要和颜悦色地劝说,即便劝不了,也得恭恭敬敬,不要抱怨。这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

  学习国学也不能仅仅流于形式,穿穿汉服、念念《三字经》,甚至给老师下跪这样的闹剧,都不是真正的学习国学。国学中所蕴含的绝非是简单的“子曰诗云”,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蕴含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主题。所以,学国学不应停留在读经吟诗的层面上,还应当继承其中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生存智慧等。对于国学热,国家和社会也要正确引导,去伪存真,让国学重新产生“正能量”。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张学新

文章关键词: 国学 三字经 传统文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