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论到儿童品格时,都要谈到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服从,二是意志。对于成人,我们讲的是对真理与事物本质的客观的顺从,是对真理与正确的坚持与探索的主观的意志。人们对真理与正确的解释是有差异的。我这里讲顺从都是正面的、肯定意义上的。
对于儿童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幼儿院小天使班主导老师、孩子们喜爱的宋老师忽然调到北京了,这个班情绪没有一点波动。我们知道普通幼儿园怕换老师,家长怕,园长怕。怕什么呢?怕孩子不适应。但大学生就不怕换老师了,若常不换还有点慌,总不换老师是不是太单调了,学习有缺陷?
蒙特梭利学校不怕换老师,要根据老师发展情况和工作效果,根据儿童发展情况、事业发展情况调换老师。但蒙特梭利学校孩子们非常平静,仍像往常一样生活。新老师说:“南南,请你做这道题好吗?”南南说:“我现在正忙呢,工作是不能打扰的。”说:“吕辞,请给我们弹个曲子。”吕辞说:“我不弹。”常务院长说:“这个班的孩子不认老师,只认真理。”
当孩子发现老师身边坐着客人,老师从心里希望孩子去工作时,孩子会感觉出来的,他就认认真真地做,吕辞算题写答案,能做上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本来是不情愿的,他完全是为了老师。我们都是顿时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感激之情。
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并且无限地感人,当孩子出现顺从状态时,你让他做什么都行。拿东西,端盘子,照顾小孩,明天向爸爸妈妈拿什么用品来。孩子会想各种办法完成一个困难的任务,而且会为你做好一件事而快乐。
在这顺从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就出现了。因为完成一个任务常会出现。当然他本不情愿就是一个困难,但孩子真正的顺从是情愿的。
最让李淑波(宁夏蒙特梭利幼儿院一位家长)感动的就是她那次晚间上课,儿子东东没人带,只好带去上课。李淑波说:“东东,我们在上课,你不可以出声音,也不可以乱动。你画画吧。你能做到吗?”孩子点了点头。她才两岁多,不到三岁!那小孩两个小时没有大动,没有声响。李淑波感动得不得了。
这里既有极强的顺从,又有坚强的意志。有时孩子还不能从理智中决定行为。孩子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孩子为你拿东西会把手拿得木木的,为你走路脚都起了泡。有这样的意志,为你拿个什么成绩,不在话下!
旧教育中希望孩子对成人绝对地顺从,越顺从就认为这个孩子懂事,听话。成人对待孩子时,似乎本能做的就是说教与树立榜样在,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使一个孩子顺从我们,实际上没有这种可能。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孩子顺从于你,因为他内在根本不想顺从你,所以他会边顺从边骂你。蒙特梭利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就告诉我们,因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和强迫了儿童,长久以来儿童突然发现,他不得不服从某一个人或某一位老师,这时他内在就产生出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在老师不在或者没有人控制他时就会爆发出来,他就开始胡闹,所谓有压迫必有反抗。我们过去气接收的从普通幼儿园转来的孩子,刚来时头几天,特别规矩,坐着都要挺腰背手。几天以后,他们发现这里很自由,老师非常尊重他。这个发现一下子了不得了。他们大喊大叫,当“汽车人”、“冲天霸”,把玩具和教具扔向天花板,把教具架推倒在上面跳舞。闹了好几天。你们说要把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直到顺从,得费多少力量?只能用爱!用自由!用灿烂的微笑!所以每当听说要从其他幼儿园转来孩子,老师们就害怕,头痛。直到昨天还有人在问我蒙特梭利幼儿院出来的孩子怎么能适应这个社会?理由是他们太自由了,他们认为蒙台梭利幼儿院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守纪律。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最懂得遵守社会的准则与纪律。而且他们说到做到,他们能把握自己到底有多大意志来遵守某种规则。我们的孩子去体育场看运动会,能静静地坐在那儿一个小时,像部队战士一样,决不会乱走乱跑,对此人们十分惊奇。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外出到哪里都一样。
因为他们的纪律不是建立在老师的喝令和压制下的。按照蒙特梭利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在正常的状态下有自我控制的力量,他会自己明白在什么场合下应当怎么做,例如幼儿院常带孩子们到飞机场、火车站、图书馆。。。在哪些独特的环境应保持安静,他会自己把握的。在自由中,如果无人扰乱儿童的话,儿童可以用心灵观察环境,自我调节,发现不同环境的不同的做法。
这样的儿童是作用一个自由精神的人存在的,这样精神的人在任何一个环境中他都能感知到这样一种环境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采用什么样的姿态,而那些不能感知的儿童是因为他受到的压制太大了。当这种压制非常大以至使他痛苦时,他不但不能把握这个环境需要他怎样做和做什么事情,而且当他发现这个环境中没人管他时,他就开始搞破坏,发泄自己。蒙特梭利说,有些理论认为人的意志力的发展出自于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这种普遍的力量不是物质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生命本身的力量,他不可抗拒地推动着每一生命的进化,由此产生了行动的冲动。但是进化并非是偶然的,而要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如果人的生命是那种力量的表现,那么他的行为就为他所铸就。人的惊厥或发狂的状态只是偶然出现的现象。儿童的不守纪律也应该是偶然的现象,他并不经常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