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素质教育

 科学,萌芽于童年
  《孩子》

  有不少家长以为,科学,那么高端的东西,离孩子的生活太遥远了,等他们长大些再说吧。实际情形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扫描—

  扫描:孩子每天都在玩科学

  聪聪的问题总是很多:“妈妈,雨是从哪掉下来的?”“水开了为什么会冒泡啊?”“为什么鸭子会游泳小鸡却不会呢?”……

  诗诗则喜欢静静地观察。也许一整个下午就那么兴致勃勃地看着小蚂蚁折腾来折腾去地搬家。惊讶于蚂蚁小小的身躯却承受着几倍于自身的负重,看蚂蚁碰面时用触角相互打招呼,研究它们怎么搬运食物……

  智仔喜欢思考。例如为什么哭的时候会掉泪呢?眼泪平时都藏在哪里呢?又如树叶为什么一到秋天就会变黄?

  阿亮最爱的则是动手。热衷于和小朋友一起折纸飞机纸船,比着看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谁的纸船折得最像花样最多;喜欢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

  ……

  这些孩子当然都是在玩耍,但似乎又不止是玩耍那么简单。当小牛顿发现那只熟透的苹果掉到地上而没有飞到天空上时,你能说他本来不是在玩耍吗?

  没错。孩子们确实都是在玩耍,但他们每天玩耍的其实离科学很近,孩子们正在轻叩的正是这座圣殿的大门。科学创造来源于疑问,解决疑问需要观察,观察到的结果需要思考,思考出来的假想需要实证。上面这些孩子的例子恰好形象地为我们演绎了儿童学习科学的必由之路。而如何从身边的科学入手,引导孩子对科学产生持续的兴趣,把握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帮助孩子寻求对科学问题的解答,就成为家长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认为科学艰深枯燥、少儿不宜的那些家长,主要是误解、曲解了科学的内涵,不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科学具有天然、内在的联系。从下述科学的三层含义来看,儿童与科学几乎天生就是零距离,童年正是科学家诞生的摇篮—

  《孩子》观点:童年是科学家的摇篮

  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陈虹

  科学的知识和信息资料

  孩子也需要

  科学不一定就是书本上成型的知识。人们日常生活中积累和得到的经验都属于科学范畴。如:天气冷的时候要穿上厚实暖和的衣服,天热了则穿透气凉快的衣服;感冒了要注意休息,多喝水;阳光强烈的时候,要戴上墨镜,以免强光刺伤眼睛等等,都是科学。人们不仅自己掌握这些信息资料,而且将它们传给下一代,使他们也能够掌握知识,并进一步积累探索新的知识,更好地生活。这就是科学的传递。正由于这种传递,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妈妈告诉宝宝开水很烫、要慢慢喝之后,宝宝就对着杯子很劲吹气:谁能说妈妈只是传授了一个生活常识,而不是刚刚上了一堂最浅显的物理课?科学要求的探索是

  孩子的爱好

  科学的探索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对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迁移或者应用。

  幼儿的生活中恰好充满了这种科学探索的过程。1岁半的小雅边在地毯上游戏,边喝放在身边的酸奶。由于玩得开心,碰倒了奶瓶,酸奶流了出来。她的小手无意中摸到地毯潮湿的地方,那种感觉使她感到奇怪。她看看自己的手(感觉到一个问题),再一次把瓶子拿起来,再一次喝了一口奶,看了看瓶子,再一次放回到地毯上,再一次伸手去摸——果然,她再一次感觉到了地毯上的潮湿(寻找答案)。想了一会,她故意拿起瓶子,瓶口朝下让酸奶滴到地毯上,然后马上用手摸摸刚刚弄湿的地方(检验假设)。果然湿了耶!我弄湿的耶!她笑了,骄傲而满足地仰起头,一口气儿把瓶子里剩下的酸奶喝光了(得出结论)。

  科学不能因循守旧,

  孩子天生擅长创造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造。而孩子正因为年幼,时时处处更擅创造、创新。3岁的贝宁自己津津有味地玩“捉影子”的游戏。在躲闪和奔跑的过程中他发现,只有在阳光下才有影子,躲到阴凉的地方,影子就没有了。虽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但他确实发现了影子和太阳光线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虽然这发现对于成人而言早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对贝宁来说,却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得出的新发现、新结论。这种新鲜感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从发现中得到快乐与兴奋。这种激动的心情将激励幼儿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和创造。

  没错,幼儿是无知的。但惟其无知,他们才充满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必须具备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热情。

  幼儿的无知与好奇,正是开启科学圣殿的第一扇大门的钥匙。这是我们大多成人不具备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通过自己的手,把这把钥匙给丢了。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看我们做父母的对待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态度和方法了—

  方法: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

  有些家长功利性地追求知识的获得,简单地让孩子记住几种动物的名称,机械地背诵不合年龄的科学名词、概念和原理,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结果损害了孩子的成长,也偏离了幼儿科学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幼儿阶段,我们更加希望以知识为桥梁,达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使孩子能够:

  对新鲜事物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善于思考和动脑筋;

  有灵活的动手能力;

  享受探索的乐趣,拥有成功感;

  珍惜生命,热爱自然。

  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还必须懂得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特点和目标。我们给出下表,供您参考。

  适宜活动内在价值/目标年龄:0-1岁

  适宜活动:利用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感知觉活动

  内在价值/目标:培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觉等感知觉以及探索兴趣

  年龄:1-3岁

  适宜活动:对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自然现象,如石、沙、土、水、花朵、小动物等的观察活动

  内在价值/目标:培养初步的观察力、探索能力和对自然的兴趣与热爱

  年龄:3-5岁

  适宜活动:对日常用品、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气候、季节、常见动植物的观察和思考

  内在价值/目标:锻炼观察能力、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年龄:5-6、7岁

  适宜活动:探索亲身经历和未曾经历的领域如太空、恐龙等;学习科技产品或电器、工具的原理和使用,如机器人、电脑、交通工具;对身边声、光、电等科学现象进行初步认知

  内在价值/目标:锻炼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强化对自然世界和科学现象的兴趣与求知欲

  您注意并做到了这些,就交给了您的宝宝开启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就给了他探索科学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些做法看起来不难,做起来却不易。但是,只要父母有心,只要培养得法,小家伙也能有大发明,也能够迈进科学的殿堂。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父母是如何做的吧—

  个案:“小院士”父母的教子经文/傅强

  杨之曦,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2000年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他发明的“太阳能反季节蔬菜、鱼类育苗加速生长装置”获得第十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02年又获得广州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的爸爸妈妈在培养他时采取了“四步走”方针—

  善待提问

  每个孩子都是个小问号。

  之曦小时候的问题尤其多,爸爸杨志强是学机械制造的,曾经在日本搞材料研究,按理说,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极少,但他常常也被之曦问住。

  那天,与爸爸、妈妈在广场散步的之曦看到一个氢气球飞走了,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气球飞到哪儿去了?”杨志强想了想,觉得这不在自己的知识范围之内,一时间还真回答不出来。他认真地对之曦说:“这个问题爸爸也不清楚,你可以给爸爸一天时间,查查资料再告诉你吗?”之曦点了点头。第二天,杨志强查了资料回来,告诉之曦氢气球最终会飞到高空,由于气压增高而爆炸;如果是普通气球,就会随风而去,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在杨志强看来,面对孩子对科学问题的提问,绝不能冷顶硬推,令孩子提问的热情受挫;更不能怕在孩子面前丢面子,含糊而答。家长也不是全能的,有些科学问题,本身就需要查找资料后才能弄清,与其硬着头皮死撑,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想弄清科学问题,必须学会借助资料的力量。

  “孩子提问题,家长不能觉得烦。”杨志强说,“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家长流露出的情绪,他立刻就能感应到,下次,他很可能就不会再问家长问题了。”所以,之曦小时候所提出的问题,杨志强大多都给予了他满意的答案;还有一部分问题,他并没有回答之曦,而是鼓励他通过观察自己来得出答案,也包括通过观察来印证爸爸所给出的答案。

  认真观察

  之曦3岁时,杨志强从日本给他带回了许多幼儿科学画册。

  这些画册用大量图片来说明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之曦像得到了宝贝似的,每天捧在手里不肯放下。看着看着,问题来了。“爸爸,你说江湖中的鱼,都是把卵产在草上,可是,吃鱼时我看到过鱼卵,它那么光滑,怎么能够停在草上呢?”之曦指着图片上的鱼卵问爸爸。杨志强把画册翻到另一页。这页是一张鱼卵的放大图,鱼卵上面布满了仙人球似的细长的小触须。“这是鱼卵在显微镜下的样子,你仔细看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杨志强对之曦说。

  之曦一下子来了兴趣:原来,鱼卵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光滑啊!可是,就算它长着触须,又怎么能抓住水草呢?晚上看电视时,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看到“动物世界”节目中的章鱼,之曦突然如梦初醒,兴奋地大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鱼卵就像章鱼一样抓着水草。”杨志强夫妇看着宝贝儿子通过观察后得到答案的那个兴奋劲儿,忍不住笑了。后来,之曦又对植物产生了兴趣,央求爸爸在阳台上为他开辟出了一个小种植园。他在这里种了许多植物,从植物刚刚露出小胚芽开始,风雨无误地伺弄它们,观察着它们的生长情况。

  一次,在为植物捉虫的过程中,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被虫子咬过的叶子,呈现出锯齿一样的形状。

  他好奇地捉住那条虫,仔细观察它的嘴,这才发现,原来虫子的嘴像一个小钳子,它一口一口地把叶子蚕食下去,叶子就变成锯齿的样子了!后来,他继续观察其他虫子咬过的叶子,发现各种虫咬的印迹各有不同。观察得多了,只要看看虫子咬过的痕迹,他就能立即认出是哪种虫子咬出来的。

  杨志强时常夸奖他这种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之曦的观察也就越来越认真了。

  鼓励思考

  上小学之前,杨志强从来没强迫之曦认字或者学数学。他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是应该玩;如果他喜欢,可以让他认知一些自然或其他方面的科学常识。但如果让孩子过早地进入具体的学习程序,他就会被那些“死”知识框住头脑,无法任自己的想像飞翔。尤其是当孩子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条条框框中时,就失去了思考的时间。

  杨志强认为:孩子不会提问,就不会有兴趣去观察;没有仔细的观察,就不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思考,也就不会有创新的兴趣。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孩子的思考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有一次,之曦异想天开地想要做超人,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杨志强并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你自己想一下,成为一个超人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你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他对之曦说。之曦果然按他的要求去想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做一个超人,要善良、爱帮助人,这一点是自己能做到的;超人还需要一件具有神奇力量的披风,但自己没有这件披风,所以无法成为超人。

  这个思考结果,是大人匪夷所思的,会让大人暗自发笑。但这些“笑料”就像一粒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杨志强深谙此理,因此对之曦诸如此类的思考结论,从不加以嘲笑,更不会打击,而是给予积极鼓励,促使他自己去学习和探索。

  纵容动手

  孩子接触、学习科学,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动手—因为,只有经过动手实验之后,才能验证想像和理论是否会变成现实。

  之曦最早下手的是家里的那台座钟。那是杨志强的一位朋友送的,他很珍惜。那天晚上,他回到家里,发现座钟不走了,感到很奇怪。直到之曦承认“错误”后他才知道,座钟被之曦拆开过,再装上去后就不走了。这哪里是什么错误!杨志强心里一点没有责备之曦的念头,反而暗暗高兴:“儿子,拆了就拆了!不过,拆了的东西再重新让它恢复正常,才是最棒的!”他对儿子说。

  这有点纵容。

  但杨志强认为,这种纵容比压抑要好许多。由于这种纵容,孩子可能会再拆坏一台座钟或是别的什么,但如果高声喝斥他一番,孩子失去的将是千金难买的好奇心和动手的勇气。与这些相比,再珍贵的座钟又算得了什么?

  正因为杨志强开明的态度和正确的培养,之曦才在3岁时就自己把注满水的盘子放进冰箱,在从没见过天然冰雪的广州,印证了水在冷冻状态下会结成冰的原理;才将爸爸在冰箱上安装的日本进口冰箱锁成功地拆下来并重新安装了上去……才在2000年上小学六年级时,就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及蓄电池、照明系统、栽培养殖容器、无土栽培专用容器等,发明了“太阳能反季节蔬菜、鱼类育苗加速生长装置”,并以此发明,一举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称号。

  之曦的理想是做一个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相信以杨志强夫妇对他学龄前的科学教育为基础,再加上他的刻苦努力,他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你不一定也是学习机械出身,不一定也在日本搞过材料研究,但是从上面这么多成功的经验中,总该能发现些共通的地方,得到些有益的启示。为把孩子送进科学的殿堂,我们为你提供下面八个贴士,希望能够帮到你和你的孩子—

  贴士:送宝宝进科学的殿堂

  文/小初

  小对于宝宝来说,家长教他接触、学习科学知识,切不可贪大求全。因为宝宝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缺少经验,对世界的认知还不确定,不可能接受过于复杂的科学知识。告诉他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不如就告诉他是树摇风动还是风摇树动,对宝宝更为有用,记得也会牢固些。

  少在教宝宝了解科学常识或学习科学知识时,不可一次对他讲得太多。宝宝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如果家长一味地向宝宝介绍科学常识,他虽然表面上好像在听,其实注意力可能已经放到了脚下的蚂蚁身上,甚至可能认为家长讲得枯燥,干脆放弃了向科学进行探索的好奇心。所以,家长对宝宝的科学教育,每次传授得都不要太多,集中讲解一点即可。

  巧宝宝的注意力是随着身边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他们多数会对颜色鲜艳、有声有光、能够充分刺激其视觉和听觉的物体感兴趣。有心的家长在向宝宝传授科学知识时,会有效地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例如:面对小发动机的线圈讲电能转变为动能,不如让他先看会发声的小汽车跑动,待他有了兴趣和疑问,再告诉他小汽车是怎么跑起来的。

  趣家长在教宝宝学科学的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每个步骤都要生动有趣,充分调动起宝宝学习的兴趣。比如家长在向宝宝说明雨形成的原理时,最好编一个故事,先告知他什么是冷暖空气,然后说冷暖空气各自派了兵将厮杀搏斗,就形成了雨。最后双方谈判,以和平的风和日丽而收场。

  活科学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对宝宝进行科学教育,应随时随地进行,并因时因地而异。例如,傍晚在广场散步,可以问宝宝:“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春游时,可让宝宝看看蚯蚓如何翻松泥土;在宁静的夏夜,可带宝宝观察灿烂的星空,问宝宝为什么月亮看起来比星星大。而对宝宝的问题,你千万不要因自己的心不在焉或不懂其中原理,就顾左右言他地搪塞,应尽可能地回答,或让他自己去观察来得出结论,以免挫伤宝宝的好奇心。

  试宝宝接受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却无法将其落到实处,理解终是不深刻。比如,家长向宝宝讲解,水受热会气化,冷却又变成了液态,低于零下时即转为固态这个物理现象时,家长讲得再多,由于比较抽象,宝宝仍不易理解,不如在保护好宝宝的安全,并向他传达自我保护的知识之后,让他亲眼看看、亲手试验一下。

  纵对于宝宝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一切都想去看看、摸摸、尝尝、试试。这时,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喝斥或对其行为不理不睬,都将影响到他探索的热情。例如,宝宝将小汽车拆开了,这时家长如果喝斥他,他可能就再也不会动这类东西一指头,是家长把他的好奇心扼杀在了萌芽之中。对待宝宝这类行为,家长不妨“纵容”他一下,拿出些时间,陪他将研究进行到底。

  复宝宝需要学习、接触的东西太多,这决定了宝宝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常常会被另一种事物所替代。所以,在教宝宝学习科学知识后,家长需时常引导他进行复习,以便加深其记忆。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宝宝认为是在重复学习一种概念或名词,而应在不知不觉中让他得到知识的巩固。例如你教了宝宝雨是怎样形成的,再遇到落雨前后或落雨中的场景,就可“请教”宝宝一下了。

  责任编辑:三宅



    关键字:游戏  活动  摇篮  能力  动手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