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妈妈:
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我看了妈妈们的
各种观点,也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我认为不要打孩子,但应该"震慑"孩子,让他知道什么是大人忍耐的临界点。大人不要轻易发火,一旦发了,就要发到位,让孩子知道错,错在哪里,以后不能做什么。
记得彤彤从小有个毛病:容易呕吐。小时候,是因为食道短,正常的事。再大一点,她渐渐发现,吐是她挟治大人的好招,因为大人们太紧张她的呕吐,只要一吐,一切顺利。结果她就善于来这一招,一哭就故意咳,一咳就吐,大人只好迁就,屡试不爽。我痛下决心,要治治她的毛病(不能让她爸爸在场,否则会失败)。
一天,又有什么事起了冲突,彤彤开始使她的"绝招",做呕吐状,我立即把她拉向马桶,"你吧,吐个够",我就由她在那吐,不理她。经几个回合,她发现绝招无效,也就放弃了。平时叫她干什么事,例如刷牙等,她爱理不理,我就找机会发一次火,来一次厉害的,震摄她一次,以后就容易多了,喊几次不听,我就开始"威胁":"是不是想叫妈妈发火?"嗨,一般都奏效。不知对妈妈们有用吗?
壮咪妈:
也讲讲我们是怎么惩罚壮咪的
我们给予孩子生命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非让他成为我们的私有财产基于此,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象尊重我们的朋友一样。从尊重和平等的角度看,打骂是没什么道理的,但孩子也要规范,就象小树需要剪枝一样。
我们的方法是:
1,设定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不先设定规矩,孩子不知道对错,因此而犯了错,就不应该受到惩罚。尤其当孩子可以交流时,让他参与设定规矩,他会更好的遵守它。在规矩中一定要说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处罚方式。
2,有对必奖,有错必咎:规矩设定后,孩子通常一开始会十分严格地遵守的。这时我们就大奖特奖(主要口头表扬),天天奖,次次奖。一方面提醒他记住规矩,另一方面,防范他触犯规矩。但孩子一旦触犯了规矩,无论有意无意,一定要按事先定好的惩罚来执行。
3,惩罚之后,再讲道理:当孩子平静后,再跟他讲道理。一定要告诉他为什么罚他。
对我们的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壮咪前一阵,早上不起床,也不自己穿衣服,还总哭哭啼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做法是:
1,晚上早点睡
2,跟壮咪一起订规矩:晚上早睡,早上晚点叫壮咪(我平时为了让壮咪有时间自己穿衣服,提前半小时叫他,现改为提前15分钟),叫醒后,壮咪立即起床并自己赶快穿衣服,如壮咪耽误了时间,我就不等他,不送他去幼儿园,我自己先去上班(壮咪总希望我送他)
4,早上壮咪表现好时就赶紧表扬(至今壮咪还未违法规定)
5,若他违法了,就坚决按规定的惩罚办
另:我们对壮咪一般的惩罚是:让他一人在一屋里呆着,不许说话,不许动,要哭就哭个够,直到哭够了,想通了再出来。当他平静之后,在跟他讲道理,一定要说明为什么不对,为什么要罚他。这种办法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们和壮咪都能冷静一下,不至于有过激行为。特别对大人有好处,因为,有时大人盛怒之下,难免出手过重,或越打越重。惩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对错。写到这,我问壮咪:"如果有个小孩做错事了,他爸爸妈妈打他屁股行吗?"
壮咪说:"不行。""为什么?"
"这样不好!"
"为什么不好?"
"威威哥哥(他们幼儿园另一个中国小孩)说,打人是不对的。怎么大人还能打小孩的屁股呢?真是的!"
"那小孩做错事了怎么办呢?"
"就把他关屋里,让他哭完了再出来。"
彤彤妈妈:
我同意张教授的观点.
我以前也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彤彤在沙发椅背上跳上跳下,我耐心的说:"你下来,不要把沙发搞坏了."没用.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对孩子没什么道理可讲,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就会了,严肃表明态度,不行就是不行.有效.
大壮壮妈:
谢谢教授。我觉得一定要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非常重要
我很少打孩子,但是有时候非常严厉地批评他。我家里有一个插头特别低,我就用棉花塞住,再拿胶布帖上,但是壮壮11个月的时候我发现他把胶布撕开,拿小指头去抠,我当时吓坏了,大声地跟他喊,又做手势,不让他摸,他当时的表情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用一种好象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直到他1岁多了,还记得,自己指着插座说:"这是插座,大人可以摸,小孩不能摸。"还有他小时候坐着学步车跑厨房,把暖瓶塞子拿下来,也是经过严厉的教训不让进厨房之后记住的。他特别有意思,有时让他扔垃圾,他就双脚站在厨房门口,身子探进去扔,也不敢进去。我跟同事说起这件事,他说可能就是由于他的态度不够严厉,孩子有时还去摸插座。
小人儿妈妈:
你真有办法。我和小人儿也订过合同。
第一次是因为他上幼儿园要带吃的,而且越来越严重。考虑到他上幼儿园路程较长,允许他带一种食品,而且规定了数量。我画了糖、饼干、AD钙奶、小点心等可能要带的东西。我在糖和AD钙奶底下划了X,跟他说饭前吃这些东西不好,只能带两块饼干或者一小块点心,他同意了。我还让他拿他的唐老鸭印章盖了一个戳。他觉得很有趣。然后我们把合同贴在墙上。很管用。
事事儿妈:
事事儿妈也是主打派
生儿子用来干什么?防老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一个用途:打!到时能否下得去手再说,现在想来挺解气的。儿子是用来打的,女儿是用来宠的。(所以清清旎旎燕燕等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但事事儿爸家正好反过来,事事儿爸从不挨打,事事儿姑姑是被打大的,于是事儿姑姑现在跟事事儿奶奶的关系经常会搞僵。我很是看不过去。看了各位的经验,的确很有帮助。但是我还是想请教一下,象事儿哥哥(5岁)已经被打皮了说皮了,还有什么办法扭转这种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