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小朋友总爱把“反正……”挂在嘴边。
“成民,你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83分,下一次要比这一次好哦!发挥出你的实力吧!”
“反正我也做不到。”
“为什么做不到呢?”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反正我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个名叫成民的孩子,由于嘴边时常挂着“反正……”,所以“反正”就成了他的绰号。
“成民!去英语补习班上上课,提高一下英语能力怎么样?”
“反正我也学不好。”
“那么,去学一些自然常识怎么样?可以做实验,会很有趣的。”
“反正我一定学不好的。”
“那么,学拉小提琴怎么样?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很不错哦!”
“反正我什么也学不好。”
上床睡觉前,成民洗了脸,用毛巾擦脸时,看到镜子被浴室里的湿气弄得雾蒙蒙的,成民用喷头冲了冲镜子,在明亮的镜子里,他看到了自己愣住的样子。
“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呢?既不会学习,体育也不行,没有特别喜欢的科目,也没有特别想学的东西,长相就更别提了。”
成民用双手托住自己的脸颊,端详着镜子里的自己。
“我为什么学习这么差呢?我也不是每天都在玩啊!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好!”
成民的妈妈非常担心,她决定跟成民的爸爸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老公,成民总是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渐渐变得不再努力,成绩也越来越差。他二年级时,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被你很严厉地责骂了一顿。现在看来,是你让他丧失了自信心。”
“到底我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当时你责骂他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好,你啊,再努力也做不好!’”
“我是这么说的吗?我怎么忘了有这么一回事呢?可能是因为当时成民的分数比我期待的分数差太多了,所以不知不觉说出了这样的话!”
“他怎么知道你那些话是无心的呢?也许你那句话,对成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也不一定啊!作为爸爸,要好好地引导他培养自信心。如果小学时候就失去自信的话,升到中学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更严重。我非常担心成民长大后,会怀着‘反正我做不好’的想法生活。”
“哦。”
此时,成民的爸爸将手中的报纸放下,妈妈也把账本合上,两人认真地考虑要如何培养成民的自信心。
最后,妈妈想出了一个方法:带成民去做智力测试。
“你想不想测一下自己的智商呢?”
“不想,反正结果一定很糟,我不想测!”
“你就把它当做玩游戏,跟妈妈一起去试试看好吗?你难道不想知道自己的智商究竟有多少吗?”
成民被妈妈强拉着来到一家补习班,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测试。考题难易程度参差不齐,成民按照自己的想法逐一作答。
“测试结果会在一星期之后通知你们。”
一星期后,妈妈和成民一起去补习班看成绩。妈妈和补习班老师谈了一会儿,打开门出来后,成民还是没有问妈妈智力测试的结果。
“你想不想知道测试结果呢?”
“不想知道,反正不好。”
“胡说!测试结果很好!你的智商是135,这个指数表明你很优秀哦!”
“真的吗?”
“就是呀!所以你一定要有信心!不能每次都觉得‘反正做不好’。你应该抱着‘一定能做到’、‘我可以做到’的心态去面对问题。”
成民一边听着妈妈的话,一边点着头,他觉得以后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能做得好。
其实成民的智商只有105,为了让成民重拾信心,妈妈撒了一个小谎!
一个悠闲又温暖的星期天上午,成民跟爸爸一起去看一场国外著名马戏团的表演。
爸爸说,小时候曾经看过一次马戏团表演,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再看,这次一定要和成民一起看。
“看那儿!”
那边,一只狮子的脚被铁链拴着,而铁链末端被钩子固定着,好像只要用一点力气,就可以挣脱。
“爸!万一狮子挣脱铁链攻击人怎么办?”
“应该不会有那种可怕的事发生。”
“为什么不会呢?”
“狮子从小就被拴着,小的时候它没有力气挣脱。现在,虽然狮子已经长得又大又壮,只要用一点力气就能够挣脱链子,但狮子却想都没有想过!因为它觉得‘反正做不到’。”
听了爸爸说的话,成民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
“我不是马戏团的狮子,只要下定决心,任何事我都做得到,一定能做到。”
牵着爸爸的手从会场走出来的成民,步伐轻快了许多。在父母的帮助下,成民重拾信心,成绩也日渐进步。取得好成绩后,其他同学纷纷跑来问成民很多问题。
“嗨,‘反正’!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难道是去补习班上课吗?”
“我已经不叫‘反正’了,请叫我‘做得到’!因为从现在起,我可以做好任何事情,这种自信是让我成绩突飞猛进的最重要原因!”成民很有信心地回答。
朴信植老师的爱心提示
晚上睡觉前,用哪怕一分钟的时间,对着自己说:“我可以做到!只要做就可以做到!一定没问题!”这种自我暗示和催眠是同样的道理。有那种“反正我做不好”或“我做不到”的心理时,你可能真的什么都做不好。两个能力相当的人,有自信跟没有自信,差异非常大。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你不相信吗?那就试试自我暗示吧!
“我可以做到!一定可以!我要相信我自己!”
感觉如何?是不是觉得心中充满了力量,就像艳阳下挺立的大树一样,昂首挺胸,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