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发现母亲》> 正文

 镜像期假说
 《发现母亲》


  社会遗传是在人生的头三年里完成的──人脑中的旧皮质也许对应着镜像期──达·芬奇有着绘画的特殊功能,莫扎特崐也有──美食家苏东坡何以独钟“三白饭”──毛泽东等领导人何以不说普通话──陶朱公的老大为什么救不了老二──孩崐子仅仅是父母某一时期的镜子

  那么,这种社会遗传是否也同生理遗传相似,有一个时间界限呢?正如生理遗传是在
十月怀胎里完成的那样。这是一个崐极富挑战意义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是在人生的头三年。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由脑干、旧皮质、新皮质三部分组成的,脑干是我们同哺乳类和爬虫类共有的,旧皮质是我们同崐哺乳动物共有的,新皮质则是高级动物所具有的,哺乳动物越进化其新皮质就越大,考查人的胚胎发育,就会发现人的进化崐事实上就是动物进化的复演。

  我以为人一出生,最先成熟的便是脑干,这是动物最原始的特征,紧接着发育的便是旧皮质,而镜像期极有可能就是这崐种旧皮质发育时的特征,由于新皮质占大脑的85%,越到后来,新皮质的功能越强大,旧皮质吸收新事物的能力越受限制,崐但新皮质是同旧皮质协调行动的,镜像期正是在新皮质还没完全发挥作用时,旧皮质所显示出来的功能。

  旧皮质中最原始部分是嗅觉皮质,记忆能力也是位于这种旧皮质的海马内,对于这个时期来说,孩子事实上是一个动物,崐是一个动物似的人,正如小猫、小狗一样,人们之所以喜欢小儿,正在于他同小动物一样,人们之所以喜欢小动物,也正在崐于它同小儿一样。

  据试验,6 岁之前的幼儿对视觉信息的摄入量最大,其次是听觉信息、触觉信息和动觉信息。并且,依大脑额前区、顶崐后区、枕区和 区的位置测验,它们分别对色彩鲜明、新颖多变、快速有序的音乐、风景、父母面容、图画、玩具、人声和崐动物的兴奋性脑电位反应最为敏感和显著。

  从儿童心理学来看,儿童的大脑皮质发育秩序依次是:枕叶、 叶、顶叶、中央前叶和额前叶,与之相对应的感官与思崐维系统分别以双眼、双耳、四肢皮肤、关系系统和心理判断系统为发育顺序。在6 岁左右,儿童的枕叶基本得到形态学上的崐成熟,因此,6 岁之前是孩子对视听信息最敏感、吸收力最强,需求最旺盛的时期。

  由于这个时期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眼睛、耳朵、鼻子等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作为发展大脑的材料,这个时期尚不能对崐所感受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极类似于摄像机、录音机,因此孩子都是对物体整个地接受下来,而一旦过了这个时期,身上的崐器官仅仅是大脑的一个观察窗口,它们感受到的信息必须经过大脑的筛选,感官的作用便让位于大脑的判断,这样感性训练崐便被理性训练所代替,镜像时期便被大脑时期所代替。

  能说明这种镜像期的便是儿童中广泛存在的遗觉象。

  遗觉象是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并且可以对表象继续进行观察。如让一个孩子观察一幅充满细节崐的图画几十秒钟,把图拿走后,儿童仍能在摆图画的地方,看见这幅图画的形象,甚至能把这幅图的细节描述出来。例如,崐在一个实验中,被试报告说,他“看见”一条“卷尾鳄鱼”,一个“看得出嘴、眼的小孩”,“右边有一棵大树”,“后面崐有一棵小棕榈树”,“小孩和鳄鱼最清楚”,“数出鄂鱼下颌有18颗牙齿”,“我完全看不见鳄鱼的脚,它们都没在水里,崐我看见它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后面的两棵树有同一树干”。

  这种特性对从事某些领域的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一些画家的遗觉象极为发达。达·芬奇十几岁的时候,到一座大教堂游崐玩,被琳琅满目的壁画所吸引,回家后将整个画面默画下来,不仅物象的轮廓比例、细节点缀酷似原作,甚至连色彩明暗差崐别也都非常逼真!

  与视觉遗觉像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听觉方面的遗觉像。

  在这方面,也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可以同达·芬奇相媲美。1770年,15岁的莫扎特抵达罗马时正逢圣都庆祝圣周,教皇亲崐临西斯丁教堂并主持为世界末日求主怜悯的祈祷,该教堂有一首著名的九声部合唱曲“阿勒格利”,这支曲子除了每年在圣崐周里在该教堂演唱外,其余时间及其他教堂都严禁演唱,任何人不得将曲谱传抄于外。莫扎特听了一遍,回家之后即将全曲崐默写下来,竟在几天后的音乐会上自弹自唱了这支“怜悯曲”,结果引起听众的极度恐慌,既为莫扎特的天才倾倒,又为他崐闯了大祸而恐惧,结果爱才的教皇不仅没有谴责他,反而授予了他“黄金马刺十字勋章”……

  可惜的是,这种遗觉像在儿童中普遍存在,但如果不努力保持,到成年便消失殆尽。

  目前,我们人类对此认识还仅仅局限于敏感期,其实敏感期仅仅是镜像期的一部分。动物之所以敏感期极短,原因就在崐于这种镜像期极短,可接受影响的部分小,而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这镜像期较长。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甜果,是崐人类经过千百万年不懈斗争才获得的进步,这是一个蕴含着巨大教育能量的时期。一旦错过,人将不成为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崐甚至人将不成为人,狼孩便是最好的例证。

  再如味觉,苏轼儿时其母程夫人让他兄弟二人“日享三白”,即每天所吃的饭菜是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因崐为这三样都是白色的称“三白”。苏轼为官后同友人谈这三白饭是世上最好的饭菜,其友刘贡父不信,故意请其吃“三白”崐饭,没想到苏轼果真津津有味地将这三白饭吃得一干二净。

  这件事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过,当然无从考证,但这种情况却是真实的。我儿时生活在安徽枞阳的外婆家,该县极贫,文崐革中尤甚,长年只能吃红薯和稀饭,现在农村中也极少有人吃这种食物而将它做饲料喂猪,但红薯上市时,我几乎餐餐不断崐此“佳品”,红薯对我来说百吃不厌,不亚于苏轼的三白饭。

  这种镜像期是有时间性的,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像过了敏感期一样,是很难再重新把握的。

  例如,这些年描写革命领袖的电影、电视剧甚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曾引起讨论,那就是“腔调”问题:是用普通话呢,崐还是用领袖的家乡话?毛泽东的湖南话,周恩来的南方话,朱德、陈毅、邓小平的四川话,乃至蒋介石的浙江话充斥着银屏,崐讨论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难定一说。

  但是也有不少人生出了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为什么领袖们不说普通话?一些人认为这是领袖们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示:为崐什么我要说普通话,为什么我要学别人说话……。其实领袖不说普通话,原因不在其他,在于小时候没有说普通话的环境,崐在于小时候接受了特定的方言,从而终生难改,正所谓“乡音无改鬓毛衰”。一旦过了这个时期,这些特征就固定下来了。

  关于这我们还可以从长子、次子、幼子的性格中看得更清楚。一般说来长子比较保守、拘谨,受到长辈的喜欢,次子较崐多反抗的成份,而幼子则较有创造性,《史记》中的下面这个故事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性格特点。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便泛舟五湖在定陶处隐居下来,自号为陶朱公。由于范蠡善于经营,很快成了远近闻崐名的富翁,可就在这时二儿子因为杀人被囚在楚国,于是他准备派小儿子带上黄金去解救。这时大儿子却说什么也不同意,崐一定要自己去解救,否则便是父亲认为他不贤明。不得已,只好派大儿子去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老大带着老二的尸体回来崐了,母亲和乡亲们都很悲伤,唯独陶朱公独自好笑。

  他把家人叫到一起说:“我早就知道事情会如此结局的,老大不是不爱他弟弟,但他总是舍不得金钱!这是因为他年少崐的时候,和我一起经历了谋生的艰难困苦,所以舍不得抛弃钱财。假使让小儿子去结局就不同了,因为他生下来就看见我很崐富有,过着阔裕的生活,不懂得积累钱财的艰辛,所以能舍弃财物。”

  原来,陶朱公在老大去时,还写了一封信给老朋友庄生,并告诫老大“你一到楚国就送上全部黄金给庄生,听凭庄生怎崐么做,不可同他争执。”老大将黄金和信送给庄生后,庄生对老大说:“你赶快离开这里,即使你弟弟释放出来也不要问为崐什么?”

  庄生虽穷居僻巷,但却以廉直闻名天下,全国上下都以师礼尊敬他,他到楚王处让楚王大赦,并准备等老朋友的儿子救崐出后再将财物还给陶朱公。

  可老大并没有听信庄子的话,他留在楚国将自己带来的黄金贿赂官员,当他听到要大赦时以为是老二命好,而自己枉送崐了万金给庄生,竟又去将它要了回来,结果让庄生气愤万分,让楚王将老二杀掉后才下赦免令……

  照说父母的人格已是不变的,孩子也应该相同而不应该分长子性格、次子性格及幼子性格,但之所以有这些区别,正在崐于儿时环境的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绝不是父母的镜子,而仅仅是父母某一时期的镜子,这一现象正说明不同的几年崐给孩子的影响不同,正所谓“一母生十子,十子各不同。”



    关键字:镜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900,000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热力推荐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