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是如何认识“CODACOLA”的──手写的“鸟”字究竟错在哪──直接模仿与延迟模仿──大脑是一个“模式”系崐统,──范式的力量:冬笋是如何挖出来的──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童年经验与范式比较──大间谍菲尔比的“反骨”之谜─崐─孙坚孙策父子两人的死因何以如此相似──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好的范式、习惯
那么,在镜像期里,婴孩是通过什么渠道来不断获取、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呢?那
就是模仿。
对于动物来说,它们是通过简单条件作用而学习的,但是人却不同。研究人员曾对出生还不到一小时的新生儿进行过试崐验,他们在新生儿面前作各种动作,如伸舌头、做鬼脸、打手势……,结果新生儿们竟也能模仿着做那些动作,这种表现令崐研究人员目瞪口呆,要知道协调这么多器官对于一个婴儿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同镜像期相联系,孩子的模仿是范式模仿,而不是一般的简单的模仿。
对这种范式模仿较早认识的是日本儿童教育家井深大,他发现孩子们之所以一眼看到汽车就能说出它的车种,之所以只崐要听几遍就能唱广告歌曲,之所以……,原因都是因为这种范式感受方法所致。例如,孩子们看到“COCACOLA”这块招牌时,崐孩子并不是逐字识别其中的单个字母,也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而是把那些不同的字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记住的。当他看到崐整个招牌之后立即认识到“这就是可口可乐”。这种范式感受让孩子见了东西后立即原封不动地接受下来。
我在辅导孩子写字时也曾有此体会,一天,我那3 岁多的孩子问我“鸟”字怎么写,我写了一个自以为很工整她能看得崐清的“鸟”字,没想到她却一再说我不对。我以为写得不工整,又写了几个,没想到她还一个劲地说我写错了,我说既然你崐知道我写得不对,那么你就写一个对的给我看看?她写了几遍都写不出,这时我开始生气了,她看到我生气更委屈地说我写崐错了,迫不得已我拿起字典查到“鸟”字,生气地说:“‘鸟’字不是这样写的吗?”可她还是坚持说我错了!弄了好长时崐间,我才终于听懂她的意思:“‘鸟’字上的一撇不出头,而且在横折的中间,你写在左边,而且出头了。”这时我才发现崐自己错了。
范式识别同成人的理解识别区别在于,范式识别不仅包括声音和文字,而且是将其时所有的信息都接受下来了,它包括崐更本质的无形的、抽象的东西。这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西方国家的镜头,我们之所以一下子就感到这不是中国的,除崐了镜头里的外文、建筑式样,人物穿戴等等的提示外,即使是山林、湖海这种纯自然的镜头,我们也能感到是外国的。因为崐除了配乐、摄影的方式外,甚至图像的清晰度都是与我们有异的。所有的这些判断一下子集中成我们的直觉,然后很快地得崐出这不是我们国家,而是国外片子的结论。
井深大曾举出了访问日本棋院名誉本因坊高川格时的情景。围棋名手们都不是从一开始就被人把着手教下棋,多半是从崐三四岁起就一直在棋盘旁看着人们下棋成长起来的,从他们在旁观战的过程中,围棋的定式便作为范式印进了脑海之中。这崐种在一瞬间本能地、直观地判断棋局的好坏同到了初中生再开始学习下围棋而总要依赖于理论说明来判断是完全不同的。
在开始孩子是直接模仿,即榜样在眼前,他边看便模仿,如母亲招手他也招手,但不多久他便会出现延迟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在研究中曾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9 个月大的婴孩尚还处于承受比他大些的哥哥或姐姐的攻击,崐孤立无援地蒙受着哥姐给予他的许多辱骂而不知道如何对待;可两三个月后婴儿的情况开始改变,婴儿开始强有力地反对哥崐姐的侵犯行为,并且会使用曾经折磨过他的哥姐的某些策略,这些策略是折磨者曾经在9 个月时用来对付他的,而到了一岁崐以后,如果他和哥姐发生矛盾,就再也不能设想矛盾总是由大孩子首先挑起的了,这个时候,他会一模一样地仿效侵犯他的崐人的各种行为……
有时候,这种延迟模仿可能会间隔很长时间,但一旦相似的情境出现,这种模仿便自然地产生。
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观察了9 个猿猴母亲的行为,这9 个猿猴一生下来就跟母亲脱离了接触,这9 个没有母亲的崐猿猴大约4 岁左右也当了母亲,生了头胎婴儿。但是,9 个母亲之中有7 个行为完全不符合任何正常的母亲标准。它们一直崐躲避着自己的孩子,拒绝喂奶,而且虐待孩子到了危害它们生命的程度。有一个咬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的脸和身子在地板上崐挤压,直到第五个星期,小猴才接触到母猴的乳头。尽管受到这样虐待,每一个小猴还是厮缠着母猴,趴在母猴背上,而不崐是像正常情况厮缠在母猴的前面,因为这样可以免受攻击。
另两只为何不这样呢?原来它们虽然从小脱离了母亲,却和别的小猴接触过,似乎从同龄的伙伴那里得来了一些社会经崐验,尽管这要经过很长一个过程才能抵消从小没有母亲的影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母猴们没有经历过这类事件,因此无法从潜意识里调集经验来完成这一任务。而在正崐常情况下,当母猴有孩子时便立即表现出相应的举止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正常的范式。对于一个婴儿,与其说是母亲在抚崐摸他,勿如说是他在抚摸母亲,当她也有了孩子,便会象小时抚摸母亲那样抚摸自己的孩子,母亲的抚育经验不仅仅是从生崐理遗传来的,而且更是从儿时的范式中翻译过来的。
其实,大脑是一个“模式”系统。系统在运行中遵循最小阻力原则。就是说大脑通常是按照以往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模式崐进行工作。而对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不予关注。大脑的模式很象自然中的地貌,雨水形成了小溪,小溪再汇成河流,一崐旦这种排水模式形成,它就会变得更加固定。
所以,就象花布设计一样,大脑模式总是倾向于自我重复,甚至只看到设计的一部分就能看到其余的部分。人们从出生崐时起,就接受着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文化模式以一种高度预知的方式塑造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从而使这些模式深深崐地编制在我们的大脑之中。以至于我们的行为时常表现出某种类似机器人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科学家们才能比较容崐易地设计出计算机去模仿人类,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在战斗谈判之前,总是反复地研究、推测对方的个性及可能做出的反崐应。
这种范式模仿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迅速地掌握重要的核心,从而把这核心抽象出来,然后又把这些抽象出来的和崐概括化的规律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例如,孩子们学习语言,它们一般很快就会再出现他们听过的语言格式,并且能造出反映崐一定语法的新句子,让孩子以短促的时间去接触一个合适的模仿对象,它们就能把一条不熟悉的语法抽象出来并加以运用。
因此,这种儿时形成的范式是极为重要的,而且这种重要似乎并不局限于人类,即使是在其它领域,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崐范式的力量。
一位有经验的朋友曾告诉我挖冬笋的乐趣。他说冬笋是不会露出地面的,因此要去挖,但茫茫竹海你如何去挖呢?他说崐你首先要找一棵老竹子,那些杆子已呈紫色的便是老竹子,这样的竹子才会长冬笋。找到这样的竹子以后,你需要找它的主崐根,一根竹子一般都有一根主根,冬笋就象竹枝那样对称地长在主根上,有时一条根上有五六个呢!那么如何找主根呢?这崐时你看竹梢,竹梢向哪个方向弯,主根就在那个方向……
我听到这个“冬笋经验”后,不禁感慨万千,就连植物,它的梢尖居然都是由根基决定的!后来我有意识地注意这方面崐的知识,发现树根的范围决定了树冠的大小,一般是树冠多大,树根的范围也多大,一个盆景,由于它的根部限制了,它的崐高度及树冠也被限制了,如果把它移到别处,那么则会长得更大,而在盆里则不会长大。后来发现,稍大一些的树,如果要崐移栽,不仅根部要保护好,而且移栽体时连树的方位也不能错,否则便难以成活。因此,我常想,黄山松之所以如此美丽多崐姿,原因乃在于它生在石缝里,在于它的根部无法得到充分的伸长,因此才有如此独特美丽的松姿!
因此,这种儿时形成的范式在不知不觉中,就象竹根那样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人们常将蒋介石与毛泽东作比较,说蒋崐的个性是商人加军人,毛则是农民加诗人,这的确形象地概括了他们两人的特点,而细究一下,竟完全吻合他们的成长。
蒋介石的父亲是一个商人,蒋本人又是学军事出身的,而毛则长于农家,自己又为一书生本色,如果社会遗传也有遗传崐与变异,那么蒋的商人特征,毛的农民特征都是儿时通过社会遗传而来的,他们至死也改变不了儿时养成的作风,虽然他们崐后来学了军事、学了诗书,但却都是在遗传里的变异,改变不了他们最本质的商人、农民的特性。在关键的时候,这种本质崐特征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在冯·卡门的自传中,他曾这样比较了两位科学家的不同结局:“伊仑哈夫特跟我谈过,他由于缺少勇气,不像密立根崐那样大胆修正测定的数据,因而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机会,我说,这一点我非常理解。密立根的父亲是部长,他从他父崐亲那里继承来的坚定信念,是自然界完全受数学法则支配,而伊仑哈夫特的父亲是医生,当医生的天生好疑,这使他的儿子崐倾向于认为自然现象是杂乱无章的。”
英国人菲尔比是本世纪最出色的间谍之一,但是围绕其个性却让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大伤脑筋。因为他仅凭单枪匹马就崐给世界上最强大的三大间谍机构造成了巨大损失。先是在二战中与纳粹谍报机构为敌,成绩卓著;战后高居英国谍报机构的崐领导位置,却又是苏联克格勃的内线,以至到最后所有的间谍机构对他都戒备重重……
菲尔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金钱与信仰都不足以解释!最后人们想到了他的父亲。他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却皈依了崐伊斯兰教;他在中东活动,却使中东的石油利益归于美国而不是英国。人们终于发现这对父子一脉相承的“反骨”——他们崐总是要与自己所从属的,所拥有的,所既得的一切背道而驰!
这种范式的影响,有时候在亲子两代之间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母亲离异,女儿也常离异,甚至连离异的年龄有时侯崐也相差无几。如果有人能在这方面做仔细研究,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带有启发性的东西被揭发出来。
为了说明这种亲子两代的相似,这里再举孙坚、孙策之死作例。孙坚是个大英雄,攻董卓,吞刘表,大智大勇,但是在崐围攻襄阳时,他却一个人骑着马无所顾忌地在战地上溜达,结果被敌人射杀。
父亲这样死了,儿子照说应当接受教训了,可是孙策却难改单骑走马的范式。尽管他的谋臣一再劝谏,孙策可能也认为崐是对的,甚至还可能想改,可是这种范式的力量太大了,他还没有改过来,就在一次轻出微行时遭到刺客的袭击,结果死于崐刺客之手,死因何其相似。孙坚死时36岁,孙策只有26岁。陈寿对他们父子的死评价说:“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这崐种“轻佻果躁”就是他们共同的范式。
因此,在范式的基础上,就形成习惯,形成人的心理的动力定型,而一些不良的范式则会导致犯罪习惯。例如,少儿期崐的打架习惯容易演变为伤害习惯;偷吃习惯容易演变为盗窃习惯;说谎习惯演变成诈骗习惯;流浪习惯演变成流窜犯罪习惯崐等等……
事实上在每个人的成长中,这种范式都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
范式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必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范式,一旦这种范式错了,要想改正过去极其艰难。司马光曾崐说人们爱其孩子,多说小孩不知道什么,等其长大后再教,这就象栽培树木,树上长出了旁枝,等到大了再去修剪,岂不要崐费极大的气力吗?又比如打开鸟笼再去捉鸟,解开马缰又去追马,为何当初就不打开笼子解开缰绳,这样岂不更为省力,恶崐习一旦形成,要纠正就太困难了。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书刊杂志上母亲提出这类问题寻求解答:“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学会抽烟怎么办”、“孩崐子早恋怎么办”,当我看到这些问题时就象看到“孩子成瘾了怎么办”一样,到了这份上,最好的医生甚至也没有办法了,崐它就象脓包疮一样,你堵住了这个出口它又在另一个地方出头一样,而所有这一切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不发生这些问崐题,而如洛克所说:“凡是有心管教儿童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而要做到这些,则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则崐必须对孩子进行习育。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同这种儿时养成的不良范式作抗争,富兰克林典型的表现了这种努力,崐他是一个幸运者,而更多的人则被不良的范式吞噬了,而要让孩子免遭这种不幸,我们的父母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崐自己行为端正,思想纯洁了,孩子的源头才清洁了,我们的孩子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