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遗传的机理──蒙台梭利教育法与习育──铃木教学法与习育──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不重视儿童习育的嘲讽崐──象重视生理遗传一样重视社会遗传──培养孩子必须从家庭这个第二子宫开始──将教育降低到潜意识的习得教育
既然社会遗传这样重要,那么社会遗传是通过什么机理来起所用的呢?
对此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认为,社会遗传是由习得──习惯──习服──习性完成的,即是由最普遍基础的习得慢慢过渡崐到最根深蒂固的习性的。
所谓习得,就是由简单条件作用下的模仿,这种模仿有许多是自己所意识不到的,因此沉入到大脑的最低层而成为潜意崐识。在此基础上,一些不需要特殊练习,而由于多次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便成了习惯,习惯对人的崐心理产生作用,形成习服。
所谓习服,就是有机体经过训练对环境产生了服水土的现象,它比适应更具有意义,因为为了顺应环境而身体内部出现崐了某些变化,使有机体对环境更为适合,耐力也有所提高。例如,高山缺氧习服的人,红血球比一般人多,缺氧耐力比一般崐人高。正因为这样,习服往往需要有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而一旦习服后,它的消退也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习服可根崐据形成的方式分为自然习服和人工习服,在自然环境中如去高原工作几年而达到习服是自然习服,在人工环境里如在低压舱崐里进行几小时缺氧锻炼而达到的习服则是人工习服。
由这种习服,便形成了一个人的性格或动物的习性。巴甫洛夫认为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正崐是由于这种“合金”中成分组合不同,才使人对外界影响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带有个体特色,至此,一个人的轮廓便大致形成崐了。正如一句名言说的那样:一个人种下去的是行为,收获的是习惯;种下去习惯,收获的是性格;种下去性格,收获的就崐是命运。
正是因为这样,世界上很多教育家尤其是儿童教育家对习育都极重视,例如意大利的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当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内,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崐这个时期的教育都是最重要的,而如果想让一个幼小的婴儿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儿童,就必须让他接触各种人,听到各崐种声音。她认为,孩子的思维是吸收性的思维,因为,孩子的这种思维是以无意识的方式毫不费力地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和吸崐收知识的,因此,应当让孩子在这种特定的学习环境里自由活动,让他沿着自身的发展路线前进。在特定的环境里,应该让崐孩子自由地发展体力、智力和精神,由于孩子是最喜欢动手的,并且是通过各种动作进行思维和学习,因此,她的教育法的崐最大特点是她亲自设计的教具,而这种教具都是日常用具以练习提高孩子的能力,如扣纽扣、倒米、掸灰、搬椅子、叠手帕、崐摆餐桌,刷盘子、扫地等。
在让孩子练习开关抽屉这一课中,教具是孩子自己的抽屉柜。
示范:(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抽屉的两个把柄。
(2)轻轻地拉开抽屉,然后再轻轻地关上。
(3)用这种方法依次关、开其它的抽屉,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做。
目的:教育孩子做事要文静而有条理,如果他做得对,要示意他取得了好成绩。
错误的检验:开关抽屉时不得出现噪音。
蒙台梭利充分地意识到了习育的重要,并且专门设计教具进行习育。尽管我们可以认为她是将最重要的内容进行习育,崐但是这仍然是不够的。习育的成功必须是母亲的成功,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成功;必须是家庭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幼儿教育机崐构的成功。正如她自己也认为的那样:要求孩子注意整洁固然很好,但如果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恰恰是不整洁的,孩子就会崐难于理解这样的要求……,而习育的成功是决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这些机构的,必须将每个家庭都变成幼儿园,变成幼儿成长崐的最佳场所才可以。
铃木教学法也是如此。
铃木认为,无论多么难办的事,只要从力所能及的极少量开始做起,反复训练,就会觉得容易,并不知不觉地逐步前进。崐他将他的教育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极少量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
(2)一直训练到顺手为止;
(3)使顺手了的事情训练到运用自如;
(4)注意到能力发展的趋势;
(5)再逐渐增加少量难度相近的内容;
(6)完成的速度开始发生变化,产生能力;
(7)让他们进行旧事物与新事物的两种训练;
(8)旧事情干的越发出色。新的事情也进而达到趋于出色。不停止训练;
(9)旧的事情干得进一步越发出色。新的事情也干得出色、自如了;
(10)再增加第三事物。
按这种方法做下去,便可以毫不费劲地、总是在“容易”的状况下不断地向前进步。铃木教育法是他在孩子习母语的启崐示下创造的,上面这十个步骤也可以说是习育的十个步骤。
对习育的重视,我国古代教育曾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颜之推说人在幼时可塑性很强,周围的环境对其渐渍、濡染、熏崐陶,影响作用很大,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孩子虽不是有意识地去用心学习,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自然崐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也说:“染于苍则崐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此,我们的祖先极重视孩子的行为举止教育,以致于有“礼仪之邦”之称,但由于过于精细而显得铺张,这种习育变崐成了一种形式,虽然我们历代都有许多优秀的习育言论和实践,但都被这种铺张的形式所遮掩,从而不断地被追求效率的后崐世批判。直到今天几乎荡然无存。在“文革”时,更把“温、良、恭、俭、让”打成是封建的东西,而现在的大学生还在进崐行“养成教育”,正是这种不重视习育的直接后果,可想而知,对于20多岁的青年再进行“养成”教育还能其多大的作用。
其实,我们原来所理解的家庭教育,事实上更多的是一种家庭习育,正因为如此身教才重于言教。这种习育一方面比教崐育更难,另一方面又更容易,难的是这种习育要求一个作为榜样的母亲,而不是一个口是心非、装模作样的母亲。容易的是崐如果有了母亲良好的行为表率,孩子甚至不要多少时间的管教就可以健康成长,这就是那么多家庭教育不可谓不严,不可谓崐不好的家庭之所以会造成悲剧,也就是那么一些甚至目不识丁的母亲培养出相当优秀的人才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遗憾的是,生理上的遗传疾病已经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甚至在法律里都明文规定了这些患者不能生育,可崐是,另一种同生理遗传相类似的更广泛的社会遗传疾病人们却毫无察觉,我们直到今天仍然是住在高楼大厦里含毛茹血的原崐始人,仍然是坐在教室里大声读书但精神却丢失在荒原里的野生人,最后,我们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庸人、凡人、俗人。
既然现在对生理遗传疾病有基因疗法,那么,社会遗传疾病也就该有类似的基因疗法。如果有,那必是母亲的行为疗法,崐必是家庭的行为疗法。这是因为家庭是人类迄今为止藏污纳垢最为顽固的地方,是传统隐藏得最深最巧妙的地方,要改造社崐会,必须从改造家庭始。家庭是孩子的第二子宫。在母亲的第一子宫里,在孩子胚胎发育时是最易受畸的,一旦受畸,则永崐远难以消除,而在家庭这个第二子宫里,孩子的习惯、心灵也最易受畸,我们事实上都是这种心灵的畸变者,都是这种社会崐遗传病菌的携带者,我们正在被害和正在害人,整个社会应该象对待胎儿一样保护幼儿,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呼吁母崐亲在孩子的出生后产假应该延长至三岁的原因。胎儿期母亲尚还可以从事一些轻松的与教育无关的工作,而对于幼儿,母亲崐必须专职负责,那些孩子一出世便去工作的,只会导致幼儿的教育流产。人们已经认识到小样儿的不足,但却没有意识到足崐月的教育早产儿的危害与不幸,现在孩子一岁多便送到托儿所,孩子缺乏母亲的精神营养,同有良好母亲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崐子相距很大,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以后的生命中不断加大。
所以,对于我们孩子的培养,其层面应该大大地降低,降低到日常的习得层面。现在的教育只进行到思维这一层面,而崐如果习得这一层面的习育基础没有打好,那么思维的教育效果必然大受影响,因此对习育的关注在将来的世纪中必然会引起崐全球的注意,而21世纪家庭教育的方向也就是向习育与化育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