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但不懂教育的父母却耐心地将他们一个个地变成庸才才善甘罢休──杰出人物自身是最好的候选父母──构成天才资源最大破坏的是英雄无后──在西方,英雄甚至就是无后主义的同义语──马克思:如果我有再生的机会,我将不再结婚──人们熟知毛泽东一门6烈士,但却不知毛泽东尚有7个孩子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人生不应该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应该是一支燃烧的火炬,可人类却用水龙头将其浇灭──始作俑者,何以无后
论及到此,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或提问方式了,那就是让一个孩子成为神童成为天才其实并不困难。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都仅仅发挥了很小的一部分。只要稍微多发挥一点,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也就是说在孩子一方是不存在多少问题的,孩子之所以不能成为天才,问题全在于教育者方面,在于教育者为孩子提供的环境方面,让孩子生活在野兽的环境里,孩子便成为兽孩,让孩子生活在天才的环境里,孩子便成为天才!孩子是教育者提供环境的产物,正如好的建筑物是好的设计师的产物一样。
因此,教育者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要求父母不仅去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孩子引向伟大。父母亲的素质越高,孩子的成长便越快、越好。普通的父母当然应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教育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他们对伟大的理解肤浅,孩子自然常常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最优秀的父母人选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杰出人物自己。天才是从天才的手里诞生的,天才是从天才的手里造就的,杰出的人物是天才的最好培育者,杰出的人物是最好的候选父母!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人类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要说成为最好的父母,就是连最差的父母也常常算不上。这方面最有力的说明便是英雄常常无后,既然是无后,当然是连最起码的父母也无法去做了。即使有幸有后,可是由于这些杰出人物缺乏起码的教育意识,致使孩子长大后也大多平平常常而成英雄无继。因为这两种现象在历史上非常普遍。由此而造成的人才损失也非常之大。故在此特以两节的篇幅论述之。
先说英雄无后。
我以为造成这种英雄无后的最重要的原因,首先当推人类历史上长期将孩子同女人、同性划为等号的结果。认为儿女情长者必风云气少,将英雄自身的价值同慈幼的价值对立起来。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便是天主教。
在天主教的源头犹太教里,还没有把性视为洪水猛兽,犹太教的牧师可以如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不仅如此,对于所生孩子还应视为神的儿子而细加照顾,因此犹太教牧师的儿子成才者甚多。从犹太教里脱胎而出的基督教基本禀承犹太教的做法。但从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成东正教与天主教时,天主教对神职人员的婚姻限制越来越严。在开始尚是认为婚姻的状态赶不上童贞的状态圣洁,接着便有神职人员不婚的风气,最后又有了教士不婚的戒条,直到现在这些戒条仍在执行。16世纪宗教改革而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新教则一反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不婚的戒律,马丁·路德带头与修女结婚。
由于天主教在中世纪时为西欧各国最大的政治势力。恩格斯曾称其为西欧“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流风所及,无后主义盛行,尤其是在西方,英雄甚至就是无后主义的同义语。例如在西方哲学漫长的历史当中,独身的哲学家竟然占哲学家总数的三分之一上下:如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奥古斯丁、帕斯卡尔,笛卡尔、洛克、斯宾诺莎、伏尔泰、休漠、莱布尼茨、康德、爱默生、叔本华、尼采、斯宾塞、克尔凯戈尔、维特根斯坦、萨特……
造成这种英雄无后的第二个原因,是一个英雄要想成为英雄,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正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一样,英雄的成功常常是以其后代的牺牲为巨大代价换来的!
马克思不是独身,他曾有6 个孩子,但其中的3 个却由于家庭的赤贫而死去,他在被逐出德国、比利时和法国后,只能在伦敦的一个狭小的房子里抚养他的孩子。他将他的幼子海因里希的死说成是“资产阶级残酷的牺牲品”。而两年后他的另一个孩子死去时,连给孩子买棺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在1852年写道:“我妻子病了,小燕妮也病了,莱尼在发烧。我一直不能叫医生看病,因为没有钱买药。上周我们全家只吃面包和土豆度日,而现在我怀疑自己是否买得起面包和土豆了。”
马克思曾这样对恩格斯说过:“对于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结婚而缚于家庭和个人生活琐事更愚蠢的了。”他在写给拉法格的信中也这样说:“你知道我将我的全部财富都献给了革命斗争。我并不后悔。相反,如果我有再生的机会,我将同样这样做。只是我不再会结婚。就我的能力所及,我要使我的女儿免登那危险的悬崖,在这个悬崖下,她妈妈摔得粉身碎骨。”
不需要再去在历史中找佐证,现代人物中同样如此。
毛泽东共有10个孩子,不可谓不多,但最终只剩下三人。1930年11月杨开慧被杀害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被送到上海地下党办的一个幼儿园,由于环境恶劣,3 岁多的毛岸龙患痢疾夭折,毛岸青也被巡捕打成严重的脑震荡,终生遭受脑病的折磨,在上海五年的流浪生活极其艰难,毛岸英后来曾说:上海五年流浪生活,真是不堪回首。在一次看电影《三毛流浪记》时他说:“我小时候在上海的流浪生活就好像三毛一样,所不同的是我没有 偷过东西,没当过人家的干儿子。”历尽千辛万苦,可最后还是牺牲在朝鲜战场。
贺子珍1929年在福建龙岩生下一女孩,由于部队要撤离,便将孩子寄养在一户人家,但几年后再去寻找时才知道孩子已经夭折;1932年在福建长汀生下第二个孩子,同样寄养在别人家后便不知下落。在长征路上生下第三个女孩,自然无法带上也送了人,直到1936年冬生下李敏后才留下了一个孩子,而她到苏联后生下的一个男孩也因条件艰苦夭折了。
英雄们不仅孩子无法养活,而且连亲人也跟着受累。
同样以毛泽东为例,妻子杨开慧被杀害,贺子珍在长征途中身负重伤,毛泽东的两个弟弟也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他的堂妹毛泽建、侄子毛泽覃之子毛楚雄也牺牲了,在战争中,毛泽东一家竟有六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样看来,英雄无后似乎相当正常。
造成英雄无后的第三个原因,是社会对这些英雄后代的迫害。如果不幸为名人之后,其风险便比普通人陡然增加许多,因为这意味着你不能逃过社会的每一次变动,而社会总是将其父的荣耀与苦难放在其后代身上加以清算,在历史上最残酷的便是“斩草除根”,对后代的围剿甚至比对其本人的追杀更甚。
《后汉书》载,孔融从家中被抓走诛杀时,其一子一女正在下棋,但却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来抓的人问他们为什么父亲被抓走了连起来都不起来表示一下,小哥妹俩的回答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父母被杀房子被抄只得移于他舍,主人怜爱端来肉汤,哥哥渴了便喝,妹妹却说:今日之祸,岂得久活,还贪图什么肉味?这些话被传到曹操处,曹操遂令尽杀之。当抓他们的人来时,妹妹对哥哥说,如果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于是“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这时哥哥才9岁,而那位可爱的小妹妹更是才7岁!
明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推翻建文皇帝,朱棣令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方孝儒决心杀身成仁,大书“燕王篡政”四个字,陶行知曾以此事激励学生追求坚强人格:“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雄。可见方先生人格及不怕死的精神。真令人钦佩而尊敬……”
然而就是这四个字,方孝儒不仅被碎尸万段,而且在户灭九族之外又及门生,凡灭十族,被杀达870多人……
即使是现在,仍是如此。
“文革”中,不仅胡适留在大陆的一子自杀,连解放前为革命作出贡献的陈布雷之女陈涟也被迫害致死,不仅“反动头面人物”的后代在劫难逃,而且连功勋卓著的革命领袖的后代也历经磨难,刘少奇、邓小平后代自不必说,连郭沫若的孩子也被迫害致死。
株连制度受损失的不仅仅是政敌,更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那种斩草除根是一种极大的智力铲除,但人类就是这样昏暗地错杀了几千年!
我们常说人生不应该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应该是一支燃烧的火炬,遗憾的是我们人类所最擅长的不是将火炬点燃,相反却是用水龙头将烧着最旺的火炬浇灭。
英雄们由于强调自己个人的价值,即使不独身,即使结婚了,他们要的孩子数目也比普通人少,而且还有一个现象极为有趣,那就是似乎知识层次越高的反而越不会带孩子。
潘光旦曾引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所探讨的是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和一家之中婴儿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家庭是父母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家庭,受过中等教育的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能力上就比较差些,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就更差,而最差的,即婴儿死亡率最高的,是父母之一曾经获取哲学博士学位的家庭!他们所损失的婴儿比起父母只读过初第八级的家庭要高到一倍。
我在读鲁迅、许广平的文章时,觉得许广平将一个现代知识母亲喂养孩子的狼狈相写活了。
在生下海婴之后,鲁迅一定要自己来照料:可是他们两个人既没有育儿经验,又认为别人的经验未必可靠,于是除了医生的话之外,就请教于育儿法之类的书籍。这么一来,闹了许多笑话,首先是哺乳的时间,按照书上是每三小时一次,每次若干分钟。有的说是每次五分钟,有的说是每次哺一只奶,留一只第二次,交换哺乳,较为丰足。然而人究竟不是机器,不会这样规律化的。“
有时吃了几口就睡熟了,推也推不醒;有时他醒了,未到时间也不许吃,一任他啼哭。而自己呢,起先不等到两小时就觉得奶涨潮了,毛巾也几乎湿透。如是之后,再到喂奶时,已经是低潮期了,还是让小孩饿了肚皮照时间吃,于是就时常发觉小嘴巴左转右动,做出觅吃状态。这使我不安起来,和他研究一下,他说瘦些不要紧,没有毛病就好了。到两个多月,患些感冒,去看医生,量了量体重,医生说这不对,孩子的重量只够三个星期的;于是研究生活状况,由医生教我们在新鲜牛奶里面加粥汤、滋养糖等,分量照月份增加;这之后,才逐渐肥胖起来。”
给孩子洗澡也是如此。
鲁迅非常小心,给孩子洗澡水一定是开水凉后的,绝不用没开过的,更不会用生水,洗澡时许广平托住孩子,由鲁迅从盆里蘸上水来洗,尽管每次很快,但经过空气一吹孩子总要感冒,后来请护士给孩子洗,他们“才知道应该把孩子卧在温水里,并且在水中放有温度表,时常留心水的冷下去,再添热水。这样,小孩在水里就一声也不响,看来象蛮舒服的样子。”
护士给孩子洗多了,就觉得很简单让他们自己去洗,照说这也简单,可他们谁也不敢承诺下来,最后“鲁迅先生说:‘还是让她洗罢,我们洗病了,不是还要花更多的钱吗?我多写两篇文章就好了。’以后,小孩还是每天请看护洗浴,一直洗到他七个多月。”
在第三章中,我曾说过中国的“美人无子”,其实英雄虽不说无子,但却多无后,而在西方,由于独身,由于对后代的不重视英雄也常常无子。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来将那些不好风气的创始者以“始作俑者”称呼,其实那些敢吃螃蟹者的的确确常常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