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妈妈向我咨询她儿子的事情:孩子都快10岁了,大事小情都没主意,没有什么事情特别喜欢或者不喜欢,让他自己做决定呢,他要么耸耸肩,要么说不知道。看着眼前这位安静的男孩,我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他没主意呢?
性格的塑成,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指的是天生的成分,即基因,外因指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是这部分因素。
一、 家长剥夺孩子拿主意的权力
这个孩子的爸爸长期在国内,妈妈带着孩子在新西兰生活,这位妈妈还有全职工作,据我了解,她是一位特别强势的妈妈。即使跟我咨询,也是咄咄逼人,容不得我说话,我想她跟他儿子说话恐怕过犹不及。
这位妈妈独立带孩子将近10年,平时工作很繁忙,为了提高效率,家里的所有事情她都包办了:孩子的饮食起居、各种课外活动、家里杂七杂八的事情都被安排的井然有序,家里就是一个人说了算的王国,她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干什么,指令下到哪里,孩子就乖乖做到哪里。这种看似高效率的背后,实则是这位妈妈的极度自私,严重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孩子就不需要动脑子了,10年后让孩子拿主意了,孩子怎么可能会拿主意呢?
二、 总是否定孩子的主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有时会向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把看似幼稚、甚至可笑的主意当做鼓励孩子的机会,孩子在动脑筋这方面就会得到强化。反之,如果家长总是否定、轻视、嘲笑孩子的建议,使孩子提建议的的热情受到打击,那么孩子慢慢就不提建议了,知道跟你提建议也没用,即使你以后给他机会提建议,孩子也不提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想呢:
“不管我怎么说,他们也都认为没他们的好,还不如不说。”
“我说一次,他们就笑话我一次,干嘛说呀。”
“我一张嘴就羞辱我,说我是傻瓜,那以后就不说了。”
时间长了,家长否定的态度就把孩子训练成不愿也不会思考的人了。如同本文里出现的男孩,都10岁了,不会拿主意。
那么如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呢?
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有事情跟孩子商量一下,请孩子分析分析,出个主意。不要因着孩子小而看轻孩子,孩子身上潜能无限大。《杨家将》里的呼延丕显智擒潘仁美的时候才十一二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另外,还要尊重孩子出的主意,先肯定孩子出主意的举动,再肯定孩子建议里的闪光点,最后看看建议里哪些需要调整,多多鼓励,孩子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有价值。再者,给孩子提供选择权,锻炼孩子思考。比如:给孩子两套衣服、两本书、两支笔、两套方案等等,让孩子二选一,时间长了,孩子思考能力就会有所长进。
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机会太多了,关键是家长要用心。本文来自父爱本色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