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玮:如何增强免疫力?

2016年04月18日 06:3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在临床工作中,家长最常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这是一个看似并不复杂,但又难以准确阐述的问题。现试着将我的临床体会和观点分享给大家,非官方认证,非权威发布,仅仅是个人体会而已。

  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就是抵抗外界有害物质,尤其是各种细菌和病毒对人体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成分保持平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都可能出现免疫低下的表现。

  免疫低下可以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和生理性免疫低下。前二者属于病态,需要治疗。生理性免疫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疗。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的起源是肠道中的细菌,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肠道的免疫功能会减弱,干净不等于无菌。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 经常反复感冒。

  ◆ 宜患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腹泻、皮肤感染等,尤其是多次发生严重感染。大部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 治疗效果不佳,疾病长期不愈。

  ◆ 正常预防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

  先天性免疫低下多由基因突变引起,因此具有遗传性。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一般治疗较困难,也是长久的。 继发性免疫低下的关键是要去除病因。许多病毒或细菌感染都可以损害免疫系统,极端的例子是艾滋病。更改或停用引起免疫低下的药物是关键。 生理性的免疫低下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是正常现象。

  免疫力低下的治疗原则是: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 合理饮食,平衡营养; 保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 避免使用降低免疫力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 必要时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新生宝宝刚出生时肠道是清洁的,随着母乳喂养的开始,宝宝肠道中会有细菌的寄存,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启动、发育,直至逐渐成熟。婴儿肠道系统占到免疫系统的三分之二,所以胃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菌群建立过迟或不良,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益生菌是维持肠道环境健康和免疫的基础。

  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几大好处,它是婴幼儿肠道的卫士。首先,它能有效阻止各种有害菌在宝宝肠道内的定植和侵入,从而降低肠道感染的发生率。其次,它能通过帮助宝宝降低肠道的PH值,有效增加钙、铁、锌等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它还能有效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分解。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

  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 母乳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尤其是初乳。

  婴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期,身体及大脑发育都需要充足的营养,否则就会出现发育落后、免疫力低下、疲倦乏力等。要想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均衡营养是非常重要的。母乳当然是婴幼儿期的最佳选择,4~6个月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是保障正常生长发育曲线的重要阶段。

  对小宝宝而言,抚触好处多多,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途径。抚触可以促进身体发育,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强化触觉刺激,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增加体重,改善睡眠,增强宝宝体质。

  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是保证婴幼儿免受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婴幼儿免疫成熟的重要途径。 所有的孩子应该按时接种一类疫苗。(有禁忌症的除外) 有条件的或孩子免疫力低下的,接种二类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养育宝宝,原则上要信守“若要宝宝安,三分饥与寒” 。不要过度保护、过度喂养,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是提高免疫力的根本法则。让生物钟有节奏地转动。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喂养、均衡饮食, 充足的睡眠,可以明显地提升防御功能,对身体发育及免疫力大有益处。 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睡眠不足,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孩子体格发育,从而降低免疫力。

  请拒绝给宝宝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的食品,多吃绿色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五谷是人类的主食,宝宝添加辅食时首先尝试的是米粉、麦粉。断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类。全谷类含胚芽和多糖、维生素B及维生素E都很丰富,这些抗氧化剂可以增强免疫力,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品种很多,价格差异很大,当然效用不同。 建议做免疫功能测试,有的放矢地使用。 按疗程使用,否则达不到目的。不要奢望有什么神丹妙药可以永世不得病,更不要乱用药物去增加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合理营养,科学护理,体格训练,接种疫苗等是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专家简介:王玉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阅读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