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这样治理熊孩子!

2017年02月05日 05:26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不要一提到惩罚就觉得应该横眉立目、满脸的严肃。你完全不需要对宝宝很苛刻,就能让他向好的行为投降。那么如何通过惩罚帮孩子建立必要的规矩呢。

  其实,惩罚在日常生活中无外乎两种形态,一种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一种是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听起来很学术,其实很简单。

  比如承担自然后果。比如你的手指一碰到刚烧了开水的水壶就会被烫到,所以下次你再也不敢随便碰触水壶了。这种反射性学习很有效。研究显示,当孩子犯了错时,并且能够亲身体验其后果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快。而逻辑后果法则是通过消除有利刺激进行惩罚。也就是让孩子承担逻辑后果。

  实施自然后果法六步骤

  你可能听过自然后果法,简而言之,自然后果法是让宝宝成长中自然的收获经验的方法,实质是“体验成长”,以后果来引导孩子自然朝正向的发展。实施起来有六个步骤。但是到底如何做呢?我们借助一个案例来讲一讲。

  情境一

  莉莉正在认真地拼拼图,妈妈叫莉莉,“还有五分钟我们就开饭了,吃完饭再接着玩吧。”

  第一步:让宝宝参与作决策,给宝宝选择的机会。告诉宝宝“你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教导宝宝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且通常,因为是自己的决定,宝宝会更容易接受。

  情境二

  “我还不太饿,”莉莉说,“我要把拼图拼完。”

  “好吧,”爸爸说,“五分钟以后我们就吃饭了,记住,我们不会给你留食物的,如果来晚了,我可要收桌子了。而且我们有规则,不吃晚饭是不能吃零食的。你没忘了吧?”

  第二步:清楚地告知界限(规则)。你必须清楚你的规则和你的期望是什么,也同时必须让宝宝清楚地看到,你们在这种关系中才能够互相沟通。

  情境三

  “恩,我知道。你们先吃吧,我不吃了!”莉莉头也不抬地说。

  1小时后,莉莉拼完拼图,才发觉肚子饿得咕咕叫,她跑向妈妈:“妈妈,还有好吃的吗?”“很抱歉,没有了。”妈妈说。

  第三步:让宝宝体验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自然结果。通过让宝宝选择,让他们自由地犯错,然后让他们亲身体验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带来的自然的后果,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发展自控能力和责任感。

  情境四

  “我饿坏了,妈妈,我可以吃块蛋糕吗?”

  “不行,这个规则是早定好的。”

  第四步:保持界限的一致性。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宝宝才能逐渐接受规则,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情境五

  到睡觉的时间了,莉莉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妈妈,我好饿呀,我睡不着。”

  “哦,当然了,如果我错过了晚饭也会饿得肚子咕咕叫的,饿肚子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第五步:设限,但不撤回爱。要求宝宝遵守规则不能以撤回你的爱来作为要胁或惩罚。父母可以通过倾听,对他的感受和需要表示理解;宽容地接纳他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耐心地陪伴,给他情感的支持;欣赏他的勇气;帮助宝宝一起善后等,来表现对宝宝的爱。

  情境六

  “妈妈给你讲故事吧,睡着了就不觉得饿了。”

  第六步:向前看。问一些向前看的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弥补过失和解决问题上,是教会宝宝承担责任的最好方式。

  在实施“自然后果法”教育时,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犯错的具体情况,把握自然惩罚的程度。

  不要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运用自然后果法,惩罚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如果伤害了宝宝的身体健康,就会失去“自然教育法”原有的教育意义了。

  不要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宝宝上进的动力,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只会让宝宝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过失也难以改正。运用“自然后果法”惩罚宝宝有时候会让宝宝产生一定的羞辱感,因此,教育者要比密切关注宝宝的情绪反应,见效就收,避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每一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 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宝宝性格比较倔强,对于这种惩罚满不在乎,总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例如,衣服脏了,我就穿脏的;玩具坏了不给买,我就不玩。有的宝宝却相反,对于“自然后果法的惩罚”反应强烈,情绪波动大,在实施“自然后果法”教育时,教育者应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 而有所区别,把握自然惩罚的程度。

  逻辑后果使用的原则

  彬彬5岁,妈妈给他制定的规则是轮滑的时候一定要带头盔和护膝。有一次,他嫌带护膝和头盔太麻烦,没有戴就开始滑。妈妈说:“你知道我们定的规则。你没有遵守,把鞋脱下来,不能滑了。”“妈妈,我和多多约好了,一起滑轮滑。他一会就该来了。就让我骑一次吧,求你了。“妈妈的态度很坚决。”不行。那你和他玩别的吧。“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使用了逻辑后果,去支持她滑轮滑必须戴头盔和护膝的规则。和自然后果不同的是,逻辑后果并不是随着一个行为而自然产生的,逻辑后果往往是一种结构化的学习机会。它们由大人来安排,由孩子来体验,并且和当时的情形或行为存在着逻辑关系。

  因为选择了不遵守妈妈的命令,彬彬失去了暂时滑轮滑的权利。没有嚷嚷,没有威胁,也没有说教。更没有拿走与轮滑无关的玩具或者剥夺他其他的权利。实际上,彬彬所体验的结果正是他自己选择的。

  对个性强的孩子来说,逻辑结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训练工具。它们可以制止不良行为。它们教授责任,并且以最清楚和最易理解的方式,推动艰难的学习过程。如果在使用时能够保持一致,你就能获得孩子充分的信任。

  使用逻辑后果的原则

  使用逻辑后果也不难,只要富有逻辑的思考,同时遵循几个简单的原则。

  1使用正常的语气

  逻辑后果在使用时如能用事论事的方式,就能产生出最佳的效果。生气、戏剧化或者感情强烈,会显得你过分干预,并且破坏后果的教育价值。记住,逻辑后果的目的是要纸质不良行为,而不是去羞辱、责怪或者让孩子灰心丧气。

  2富有逻辑的思考

  举例来说,孩子的多数不良行为可以分为几种情形:孩子之间,孩子与大人,孩子与物品,孩子和活动或者孩子与某种权利。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短暂地使两者分离来使用逻辑后果。比如,把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分开,把孩子同一个物品如玩具分开等。

  3磨蹭时使用计时器

  当孩子抵制父母的指令而故意磨蹭或者拖延时间,计时器会非常有用。

  4根据需要使用逻辑后果

  作为一种训练的工具,逻辑后果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给孩子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好让他们相信你的命令是必须遵守的,而不是可以选择的。对同一个行为,孩子可能需要多次体验那种后果,不要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就认为逻辑后果是无效的。很可能的是,孩子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逻辑后果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用,下面只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当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合作时

  逻辑后果:把孩子们暂时分开

  6岁的哥哥小雨和4岁的弟弟小乐正在一起搭积木,结果弟弟不小心把小雨刚搭好的积木塔碰倒了,小雨气极了,大声喊:”讨厌!“”对不起!“小乐迅速说。”不原谅。讨厌!“妈妈赶过来,”接下来的半小时,你们只能各玩各的了。一个在客厅,一个在卧室。如果你们还想一起玩,就半小时后。“

  2不当使用玩具或物品

  逻辑后果:暂时予以没收

  3岁大的小美知道骑三轮车的时候要避开别人,可是当她看见朋友坐在手推车里时,她还是骑着车冲过去。妈妈看到后赶紧拦住她。”那样骑三轮车是不对的,”她说,“既然你不知道怎么玩,就把它先放一边吧,今天半天时间都不能再骑了。”

  3制造混乱

  逻辑后果:收拾整齐

  5岁的思思,玩完玩具也不收拾,客厅的地板上摆满了玩具。当同伴在楼下喊她的时候,她答应着,兴高采烈地就要下楼。“思思,你需要把玩具都收起来,才能出去玩。”爸爸说。

  “我回来再收拾。”思思说,“我保证。”

  可是爸爸很坚决,“不收拾好,什么都不能玩。”思思看爸爸态度坚决,虽然不高兴,还是开始收拾起自己的玩具。

  4当孩子对自己的玩具不负责任时

  逻辑后果:暂时把玩具收走一部分

  4岁半的西西,把自己的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却拒绝收拾。你有15分钟的时间把它们都捡起来,“妈妈说,”如果你不捡的话,我就把它们收起来,你就得等到周六才能玩。“

  15分钟后,看到西西没有行动,妈妈说到做到,把剩下的没有捡的玩具都装到篮子里,并把它放到西西够不到的地方。她告诉西西只有等到周六才能玩。如果有同样的玩具他多次不收拾的话,她就会把它们送人了,再也别想拿回来了。

  采用这种方法的家长可以很快发现,孩子到底在乎哪个玩具,对于他们珍惜的玩具,孩子们自然会捡起来,而不珍惜的玩具,他们就不会捡起来。

  5当孩子不守秩序时

  逻辑后果:让孩子暂时离开该项活动

  小朋友都在游乐园排队玩滑梯,乐乐跑过来,不走台阶,偏要从滑梯往上爬。妈妈把他拉下来,说:”你不知道怎么玩滑梯,你现在旁边看十分钟。等你知道怎么玩了再玩。“

  6哭诉、焦躁、唠叨或者纠缠

  逻辑后果:暂时把孩子和家长分开一段时间

  4岁的阿力知道饭前不能吃饼干。但他趁妈妈不注意从柜子里拿出饼干,正想吃的时候,妈妈看见了,妈妈说:“把饼干放回去。”阿力哭起来,“我饿了,我想吃。”“不可以,你知道我们家的规矩。晚饭还有几分钟就准备好了。”阿力继续软磨硬泡,哭哭啼啼,希望妈妈能妥协。可是妈妈很坚决。

  ”把饼干放回去。如果你还纠缠不休,就自己在房间里待一会儿,我不想听到你哼哼唧唧。“妈妈说完,就把阿力留在客厅,自己走到厨房了。

  7打人

  逻辑后果:暂时把孩子同其他孩子分开

  几个中班的孩子在积木区搭积木,突然,老师听到哭声,赶紧过来看,原来是妞妞挡住了乐乐的路,乐乐二话没说就把妞妞推倒了。老师检查了妞妞有没有受伤,然后把乐乐领到了教室的冷静角,十分钟,乐乐主动对妞妞说了对不起,才又回到积木区和小朋友一起玩。

  本文来源 新浪博主 东方爱婴贾军 博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