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练摊”不在钱

2017年03月22日 08:48 《生命时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家长带着孩子练摊,学校组织摆摊,成为一种育儿时尚。但也有人认为,摆摊可能让孩子养成“向钱看”的不良价值观。孰是孰非?《生命时报》特邀育儿专家为您解答。

  全球儿童都爱练摊

  从世界范围看,儿童“练摊”都深受欢迎。在法国,幼儿园会举办“手工作品义卖”,小区也会举办周末集市,中学和大学还有校园买卖街。在瑞典,卖东西成为儿童的必修课。有的学生在体育比赛时开设临时咖啡亭,有的在圣诞节等节日上街卖鲜花和小礼品。德国公园每周末都有“跳蚤市场”,专辟一块地方给孩子免费摆摊。“练摊之意不在钱”,家长更希望孩子们学会管理、爱惜自己的物品,锻炼社交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孩子“练摊”则遭遇尴尬。2016年,厦门徐女士带着孩子在小区门口练摊,却遇上了城管执法,售卖的物品被没收了。四川绵阳一些学校给小学生布置的暑期作业就是“摆地摊”,也遭遇同样的麻烦——因占用人行道或店铺经营范围而被城管和保安两头“追”。

  尽管频频“受挫”,练摊的孩子却越来越多。深圳徐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所在的小区每个月都开设一次“儿童市场”,孩子们收拾出一些旧书、旧玩具,当起“小老板”。居民饶有兴致地挑选孩子们的商品,很快就卖光了,孩子自己也淘到了不少心爱的“二手货”。

  练摊是成长的重要一课

  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副校长黄梦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经济生活首先从消费开始,经济行为作为贯穿一生的行为,孩子也要学会其中的道理,“练摊”这种形式以最简单的形式让孩子了解经济交易过程。

  不仅如此,“练摊”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在买卖双方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孩子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应对各种未知情境的本领,这为孩子将来的升学、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黄梦华认为,从小学会以有限的资源,整合可利用的条件来满足需求,是一种素质。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比中国高得多,多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锻炼孩子的勇气。育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林嵩说,对于腼腆的孩子,能够喊出第一声叫卖非常不容易,其心中的局促与挣扎可想而知。但摆摊是一个独立面对社会的“模拟环境”,能让孩子更加勇敢,自信心也随之提升。另外,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金钱观。通过劳动,让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父母给自己钱花不是天经地义的,帮助他们形成有节制、不浪费的好习惯。还会产生感恩之心,懂得孝顺父母。这一过程中,孩子还学会了管理个人财物和账务,养成凡事井井有条的好习惯。

  先教守法,再教练摊

  对于练摊,很多父母还有担忧,既想锻炼孩子,但又怕孩子遭遇坏人或掉进“钱眼”里。黄梦华说,实践之前,家长要引导其学习一些基本经济知识,树立风险意识。正式操作前,要让孩子跟着长辈多看多想。告诉孩子,创业也好,练摊也好,不是简单的进货卖货,而是要学习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学习掌握市场信息,调整心态。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先教孩子守法。没有诚信守法的前提,所有的收获将变得没有意义。

  练摊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比如选择小商品的品种、挑选产品质量、确定摊位等。林嵩说,根据孩子年龄,可以选择不同商品。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卖自己玩的玩具、手工制品等;初中的孩子可以在学校组织引导下,售卖相应的纪念品或义卖;高中生可以批发自己感兴趣又有商机的饰品、服装等,到自由市场练摊。本报记者 张杰

  受访专家:广州市西关培英中学副校长 黄梦华

  育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 林嵩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