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伤是所有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国内外研究统计表明: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0.3%。听觉语言功能的康复有赖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开展康复治疗。错过了最佳的康复年龄则会成为聋哑人。今年3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爱耳日”活动的主题是“人工耳蜗———重建听的希望”。
一家四个孩子全是聋哑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检测中心主任麦飞主任医师告诉新快报记者,聋哑人中有一部分是一生下来听力就有障碍,这部分新生儿如果能及早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能够避免变成聋哑人的命运。遗憾的是,新生儿有听力障碍但往往因家长忽略或缺乏相关知识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他曾到从化参加爱耳日义诊活动,现场来了一家四个孩子全是聋哑人,孩子们分别是13岁、11岁、8岁和4岁,他们的父母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发现孩子不会说话,就接二连三生下后面几个孩子,想着总会有一个孩子是正常人吧,却没有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听力筛查,采取措施进行听力缺陷的补救,于是孩子们变成聋哑人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如果能早发现并进行治疗,孩子们的听力是有可能恢复的。”麦飞主任医师遗憾地说。
学习语言关键期:半岁到一岁
婴幼儿早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即使是轻度的听力损伤,也会影响儿童语言功能及学习能力的形成,这就是俗话说的“十聋九哑”的原因。
据麦飞主任医师介绍,听觉神经中枢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足够的强度和时间),以及婴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持久应用。没有听觉能力,就没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也就不能拥有完善的智力。对有听力损伤的孩子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能使听觉通路的各部分如耳蜗、听传导路以及听觉中枢受到声音的刺激而发育,使存在听力障碍的儿童尽可能恢复听力,或者做到聋而不哑,提高生活质量。
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语言障碍问题一般是在小孩2岁左右的年龄阶段,这时才开展语言听力康复治疗,已错过了语言和听力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孩子能康复的机会很小。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进行听力检查,早期诊断,对于轻度至中度听力障碍者通过佩戴助听器,而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者植入人工耳蜗等手段进行干预治疗,就能避免变成“聋哑人”。
婴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表现有以下几点
1.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2.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3.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4.12-18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
5.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6.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专访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检测中心主任
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委 麦飞主任医师
■新快报记者 陈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