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思莱对小儿发烧中西医治疗的见解

  对《小儿发烧该看西医还是中医》之我见

  昨天我看到新浪亲子中心首页刊登的广西日报所属健报的一篇文章《小儿发烧该看西医还是中医》,文章中谈到西医和中医对小儿发烧治疗的一些观点和处理方法,我想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其实小儿发烧我还是主张多喝水,不但可以满足机体因为发烧而加快的新陈代谢的需要,还有助于加快毒素的排出。对于中度热或高热首先要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冷湿毛巾擦浴全身,尤其是大血管走行的位置,如: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擦至皮肤发红为止。也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洗后及时用毛巾包好。也可以头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放置在腋下、颈部两侧、腹股沟以及额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冰袋有的时候会刺激小婴儿引起战栗,使用冷水袋比较好。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不主张用酒精(包括白酒)给婴幼儿擦浴,原因是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对孩子的健康反而不利。对于退热药物选择我已经在前面的博文论述清楚。

  我虽然是西医大夫,但是我脱产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并且在北京中医医院实习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在我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对一些疑难的患儿往往是采用中西两法治疗患儿,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篇文章中有关中医论述的部分,我认为是不符合中医理论的,有的地方甚至是偏解中医理论,误导了家长。因此我“好管闲事”来谈谈我的看法:

  “中医所说的发烧,大多数是因为受风寒引起的”,非也!小儿发烧引起的原因是很多的,大致归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中医讲的“六淫”即风、寒、热(暑)、湿、燥、火,疫疠(即传染病);内伤包括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逸。绝非只是受风寒引起的发烧。鉴于这位中医医生对小儿发烧病因的错误认识,所以对西医的一些治疗看法也是不正确的。

  这位中医不赞成西医的输液和冷敷的疗法,认为“把凉的液体注入体内,以达到降温的作用。这是一种与身体对着干的行为,身体要发热,以阻止“敌人”(寒气)入侵,这时采用注入冰冷的液体来降温,反而大大加强了“敌人”的势力。”“因为当人体张开毛孔要把寒气排出体外的时候,如果采用冷敷,反而会将寒气从张开的毛孔“请”进来,从而加大“寒气”的势力,这和中医治疗发烧时扶阳的原理是相悖的。” 却认为“与西医相反,热敷、穿厚衣服、盖厚被子……“捂汗”却是中医治疗时的方法,名为“汗法”。” “这是为了帮助人体的阳气战胜体内的寒气,就是中医所说的‘扶阳’。”

  按中医理论小儿是“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这里中医讲的“阳”主要是指促进孩子生长的功能;“阴”是指人体生长的物质基础。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说明小儿正处于幼稚状态,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另一方面说明小儿阳气偏盛,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正因为小儿还处于幼稚阶段,所以卫外的功能比较薄弱,容易受外邪所侵。小儿常常易受外邪所侵,内易饮食所伤。孩子表现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而且阳证、热证、实症居多,热急又容易生风(抽风),所以小儿惊风也是比较多见的。小儿即使受寒也很容易化热入里,而表现出热证来,甚至“逆传心包”肝风内动而引起急惊风。所以中医对于小儿退热也是通过辨证施治,采取汗法、泻下法、清法,温法等治疗而不是一味的“捂汗”,捂汗只适用于风寒郁表的时候用,例如患儿表现为发热恶寒(怕冷或冷的打哆嗦,喜多盖被子)、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发汗使表邪得以驱除;但是小儿寒邪极易化热入里(这是小儿的特点),捂汗就会促使热入心包,肝风内动引起抽风。对于这种情况捂汗就好比火上浇油。所以中医的“汗法”使用也是区别于不同情况的。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汗,以防消耗津液。使用“汗法”还必须注意季节与气候变化,不同地区环境特点以及体质强弱。我想如果一个孩子扁桃体发炎引起的高烧或者暑天感冒发热如果捂汗的话,这个孩子非得抽风不可。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由于家长缺乏医疗知识而盲从一些老人捂汗的观念,引起孩子高热惊厥的并不少见。所以中医也有小儿快速退热的药物,如:小儿牛黄散、牛黄清热散、紫雪散(这是中药三宝之一),绿雪散等都能做到药到烧退的效果。

  从西医的观点来看;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的不成熟,如果发烧比较高就容易抽风,这在我们临床上,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是比较多见的。这与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再说,我国中医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系统时,恐怕输液疗法还没有发明呢,输液疗法是随着近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而发明的一种治疗手段,输液疗法正如我在前面博文中所说的:“静脉输液的优点就是药物能够100%的直接进入到血液中,药物吸收快、见效快。主要用于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其中包括大出血、中毒、休克等需要即刻开通静脉通道快速扩大血容量、根据病情需要不断通过静脉快速给药以达到纠正休克或者快速解毒的目的;因消化道疾患不能进食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另外患有严重感染需要通过静脉给抗感染的药物以尽快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控制感染;另外,还可用于输入一些容易被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者通过消化道不能达到治疗所需要的药物浓度等.。”客观的说:“静脉输液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正确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错误使用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严重的还危及患者的生命,尤其对于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更具有不可低估远期伤害。”对于一些感染严重的患儿还是需要使用输液治疗的。

  输液确实可以退热,但是不能以此而滥用输液治疗。

  对于小儿发烧该看西医还是该看中医,我认为不能绝对看这个问题。因为小儿发烧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是高热却容易引起孩子惊厥,抽风对于孩子来说毕竟打击很大,抽风对于脑细胞的损害也是比较大的。因此退热是治疗疾病的首要手段。西药确实能够做到很快退热(其实中药也可以做到很快退热,只是目前一些中药由于利润和市场需求造成中药厂不生产了或者市面上难以见到,例如我上面谈到的一些中成药)。但是退热药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必须要控制发生疾病的原因,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病毒感染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治疗却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而且中医对一些疑难杂症确实有神奇的功效。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着深切的体会。

  我从来认为中、西医各有专长,不能互相排斥,应该取长补短。对待小儿退热的治疗也是这样,只要儿科医生真正掌握了中医、西医理论,并运用到实际临床上,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造福于我们的孩子。文/张思莱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宝宝  发烧  中医  西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