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就让他哭呗!累了就安静下了。千万不要!神经科医师指出,不会说的孩子,哭泣是唯一传达信息的方式,你要做的是,从哭中判断:哪不舒服?没吃饱……
宝宝最擅长的就是哭,举个例子,一进诊室,宝宝对这种环境、对带着口罩的医生就有一种恐惧。于是就“嗯、嗯、嗯”,准备发起一场哭闹,如果爸妈没有注意,一个劲只顾讲着孩子的病情,一场哭闹就理所当然地发生了。
“其实,只要在孩子刚要哭时,父母先停下讲述病情来安定一下宝宝情绪。”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区儿童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说。在刚开始想哭时,得到他人的回应是最容易避免或终止无谓的哭闹的。
新生儿哭声可以读出许多内容,哭声、动作、表情都是父母判断的标准。罗向阳建议父母们根据不同的哭声,做针对性的回应:
“我很不舒服”
哭声:比较低沉
常常伴有呻呤声,较短促;有时,小手会去揉搓不舒服部位。
应该:孩子可能有不舒服的地方,需带去看专科医生,作针对性治疗。
不该:病宝宝好可怜,哭得一家人心软手软。家人应该是内心软,外表硬,不能表露出同情。
“我尿尿了”
哭声:不会很大声,节奏较缓慢
伴有躯体转动不安;哭过几声后如无人应答会慢慢停止哭闹。
应该:及时给换尿片。不要指责,反而要褒扬。“宝宝真聪明,会告诉妈咪尿尿了”。无端的指责会让孩子感到莫名其妙;老是不及时换尿片会使孩子产生冷漠的心理。
“我要吃我要吃”
哭声:由弱变强,再由强变弱,声音响亮
伴有撅嘴歪头向周围探索的动作;安静一会如无人喂食会不停哭下去。
应该:马上抱起宝宝,第一时间用语言安慰宝宝,“宝宝饿了,妈妈马上就来”。
眼睛不时望着宝宝,投去赞许的眼神,不时轻抚宝宝的脸颊,这样让宝宝吃得安稳,也有助于消化。
不该:不要宝宝一个劲哭,你就一个劲将奶头往他嘴里塞,这样不利于孩子呼吸,容易发生窒息。
“我害怕”
哭声:受到明显刺激,在突然震动、大声刺激等情况下发生。
后短促的哭叫,声音较尖,较急迫;常伴有躯体的团缩。
应该:环抱紧搂宝宝,不时用面颊贴着宝宝小脸。同时要用语言安慰宝宝、鼓励宝宝大胆。受到较严重惊吓,宝宝可能会有几天的哭闹,大多发生在每天的同一个时候,细心的父母可以在这一时候之前安慰和保护宝宝,避免反复的哭闹。
不该:避免用慌张、急促、重复的语言来安慰宝宝,要避免大力晃动、摇摆、不停走动来抚慰宝宝,这样让宝宝觉得是天大的事,日后更难受惊吓。
“我就是要!”
哭声:哭声大、音调高、拖音长
让人感觉孩子有耗不完的体力,是磨人的“难带儿”。
应该:这类孩子的哭声目的性很强,找出哭的原因最重要。比如,刚睡醒,“哇”的一声哭了,是看不到爸妈,没亲人保护,完全应该得到满足。这时候妈妈应该马上出现在宝宝眼前,用笑脸、或玩具、或即将要穿的衣服等良性刺激,让宝宝快快收起哭声。
提倡:合理的可以达到的目的要充分予以支持,支持要表明态度,是对他合理要求的应答,不是对他哭闹的“奖励”;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明确予以拒绝,拒绝要说明理由,要有智慧让他接受你的拒绝,最终是开心地停止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