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在京召开“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发布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中期评估报告”,报告称,针对试点地区推行的营养干预和早期教育项目有效改善了当地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儿童贫血的状况,一直没有明显改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近日在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在6~24个月的中国城市儿童中,贫血发生率高达30%,农村儿童则更高达40%。而改善儿童贫血的关键期,在2岁以前。
认识
鸡蛋换泡面
无知致贫血
儿童贫血患病率依然居高不下。陈至立认为,这一方面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部分地区经济水平所限,另一方面,由家庭营养知识匮乏导致。
“在青海省乐都县,很多家庭将家养的鸡蛋卖了给孩子买方便面当零食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组成员发现,如此缺乏营养知识的行为,在当地十分普遍。当地传统观念认为鸡蛋是“发物”,几乎都不吃。
城市地区同样存在错误的喂养观念。比如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天天大鱼大肉,结果蔬菜水果吃得少,维生素C摄入不够,影响了铁的吸收。
关键
补充营养
赶在2岁前
儿童的营养早期主要来自于母乳,随着日渐长大,从母乳中摄入的铁质逐渐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就会增高。统计数据显示,儿童贫血一般高发于6~18月龄间,尤其是12月龄时呈最高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强调,改善儿童贫血,2岁前最关键。
2岁以下儿童发育和健康所需的营养素,以单位体重计,是一生中最高的。此时若营养不足,包括发育滞后和微量营养素缺乏(主要是铁、碘、维生素A缺乏),可以导致一生的损伤,不仅增加疾病风险,还会影响认知能力的发育。这样的损伤,如果发生在2岁以内,是无可补偿、不可逆的。2008年发表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一篇总结性观点文章认为,营养改善的“机遇窗口”由5岁以下集中到了2岁以下。
落实
补铁食物
最好五花八门
从孩子六个月后,辅食添加就应考虑摄入充足的铁营养了。
一般而言,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要高于植物性食物。但补铁的同时,还需补充充足的蛋白质(鸡蛋、豆制品中富含蛋白质),否则没有办法合成血红蛋白,与此同时,还必须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绿叶蔬菜中不乏维生素C)。因此,补铁食物切忌单一,最好五花八门、样样均沾。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