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无疑拉宽了空间的纵深,有了它,阅读与欣赏瞬间从纸张平面时代进化到动态炫彩时代。然而,每天盯着液晶屏的生活,使人们的视力遭受到了严重伤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小眼镜”日渐增多就是明证。想要让孩子恢复明眸善睐,很多家长都想到了近视矫治。现在近视矫治可谓派别迭起,究竟哪种方法更靠谱呢?本刊请教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主任王方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准分子激光科主任于靖博士。
[眼镜派]精确验光是前提
未满18岁的青少年,由于眼球生长发育尚未完成,近视度数还不稳定,时下热门的激光矫治完全不适用,只能采用保守矫治方法。在所有的保守疗法中,势力最大的就要数“眼镜派”了。无论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还是隐形眼镜,首要前提就是精确验光。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验光,坊间流传着N种说法——有说儿童验光不一定都要散瞳的;有说只有“快速”散瞳才不会影响孩子视力健康的;还有的说只有传统的阿托品“慢速”散瞳得出的结果才最准确。究竟该相信哪种说法呢?于靖博士指出,要以孩子的年龄为判断依据。
在讨论采用哪种散瞳方式更好之前,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散瞳?瞳孔散大后对光线异常敏感,有些人甚至会觉得眼睛都睁不开,非常不舒服。散瞳会带来诸多不便和不适,为什么眼科医生还要“制造麻烦”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主任王方教授指出,一言以蔽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精确测得近视度数。儿童瞳孔的调节能力较强,在亮光下过度收缩,会减少到达眼底的光通量,从而影响对视力表的识别,使测得的度数偏深。一般说来,只要过了15岁,瞳孔调节功能就渐趋成熟,因此只有15岁以下的儿童才需要散瞳验光。如果孩子的年龄在7岁以下,就需要严格使用经典的阿托品“慢速”散瞳——用阿托品滴眼三天后进行初验,20天后瞳孔大小回缩至正常,再实施复验,最终明确近视的度数。对于7岁以上15岁以下的少儿,就不需要这么麻烦的,用托吡卡胺或美多丽“快速”散瞳就可以了。此外,对于本身有高度远视的患儿,即使是7岁以上仍需要阿托品散瞳验光才精确。
完成近视度数测定,只是配一副合格眼镜的第一步,还需要测量瞳距等一系列的工作。即便配好眼镜,仍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通常情况下3-6个月须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度数升高,就需要及时换配眼镜。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建议佩戴隐形眼镜,因为人体角膜中是没有血管的,角膜上皮代谢所需的氧气都是从空气中直接溶解到泪液中的,在角膜上覆盖上一层镜片会影响氧气的通透,轻则引发充血、异物感,严重时可导致结膜乳头增生、结膜炎症、角膜溃疡、角膜血管翳、角膜水肿等症状。
[角膜塑形镜派]给眼睛穿上“塑身内衣”
有些孩子的近视让父母很是揪心——度数连年加深,有的甚至每年都增加50度。眼镜配了,家长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时督促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可在繁重课业负担、炫目数码产品等的“围追堵截”之下,要想近视度数不加深也难。究竟有没有办法能阻止近视加深的脚步呢?答案是肯定的,一种给眼睛量身定做的“塑身内衣”——角膜塑形镜来告诉你答案。
据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准分子激光科主任于靖博士表示,从物理本质上来看,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构成了镜头,视网膜、黄斑则为底片。之所以会发生近视,关键在于眼轴的增长、晶状体等屈光度的增加,外界景物所成的像落在了视网膜之前,故而模糊不清。要想逆转近视,必须降低眼球的屈光度、缩短眼轴。受塑身内衣原理的启发,研制出了角膜塑形镜。它为何能消除近视呢?其原理在于镜片的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镜片与角膜之间的泪液层分布不均,由此产生的液体张力效应可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使中央变平,眼轴缩短,从而降低甚至消除近视度数。这种镜片不仅适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不适宜做屈光手术的低度数近视患者。这种眼镜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发了,至90年代开始全面应用于临床。北京大学临床研究证实,应用角膜塑形镜的患者平均每年度数增加8度,而未应用者平均每年增加67度。
角膜塑形镜配戴的时段较为特殊,只需在晚上睡觉时戴。通过一个晚上的“塑形”,角膜的曲率显著降低,屈光度随之下降,白天工作学习时就可尽享清晰的视野。由于只在晚上使用,角膜塑形镜的清洁保养更方便,可用2-3年。
[激光武器派]除去“附属物”的困扰
普通眼镜也好,角膜塑形镜也罢,毕竟需要在眼睛周围增加一个“附属物”,有些人觉得十分不便,而且一些特殊职业也对戴眼镜者亮红灯。何种治疗能够在相对长的时间内获得稳定的疗效,又没有“附属物”带来的困扰呢?必须依赖高科技的“激光武器”。
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早已大行其道,但对其原理、分类、适应人群等有详细了解的人却是少数。通过“激光武器”的精确“烧灼”,可改变角膜的曲率、屈光度,从而起到矫治近视的作用。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激光矫治近视可分为LASIK和LASEK两大类。前者是用显微板层角膜刀做一个110-130微米的角膜瓣,翻转后用激光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冲洗后再将角膜瓣复位。术后点用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其最大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术后痛苦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和可预测性都很高,可以矫正1500度以内的近视,500度以内的散光。对于角膜厚度过薄、近视度数过深的患者,就需要采用后者。这种手术是采用角膜上皮刀或者酒精制作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角膜后将上皮瓣复位,戴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但术后视力恢复较慢,少数患者会有疼痛不适,而且点用抗生素和激素眼药水时间较长,约4个月左右。
专家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术式,都对受术者年龄有严格要求,未满18岁不宜手术。即便满足了年龄要求,如果短期内近视度数波动较大或存在病理性近视等情况,也不适合手术。
[人工晶体派]“植入式眼镜”出击
多数近视者罹患的都是单纯性近视——只是眼球的屈光状态存在问题,不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等病变。而部分高度近视者,如果仅仅靠切削角膜,不能完全摘掉厚厚的“啤酒瓶底”,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连“激光武器”也无法克敌制胜。这时就要祭出终极秘密武器——“植入式眼镜”。
它是通过手术方法,将一片凹透镜植入眼球内,改变光线的聚焦点,使其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手术的优点是不破坏角膜自然结构,无须摘除自然晶体,有较大的光学区,维持了眼的生理结构完整性,保留了调节功能,比角膜屈光手术有更大的适应范围,手术预测性好,术后病人痛苦少,视力恢复快,屈光稳定快,无回退现象,手术具有可逆性、安全可靠。但并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可以做这种手术。如果是年龄太小,<22岁;进行性近视;角膜异常:小角膜、大角膜或角膜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00/mm2;前房深度<3.2mm;青光眼或青光眼家族史,眼压>21mmHg;瞳孔异常或瞳孔直径>5.5mm;急慢性葡萄膜炎、各种虹膜异常;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独眼就不适合做这种手术。当然,这种手术属于内眼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巧有很高的要求。□解雯赟
王方 主任医师、教授、眼科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主任、眼底病科主任、眼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于靖 眼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准分子激光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