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传染病为何不断“推陈出新”

  热点关注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8月22日宣布,一种称为“西尼罗”的病毒今年在美国大面积爆发,已造成41人死亡、1118人感染。8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预警,要求各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防控,防止西尼罗热疫情及其传播媒介传入我国。

  近3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或病原体达40多种。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大有改善,可为什么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出现呢?

  原因1

  病原体在不断“变”

  病原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生“突变”,成为一种新的病毒或细菌。例如:禽流感病毒原本只感染鸡,通过突变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猪链球菌变异后造成了2005年四川省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起猪链球菌被人感染的疫情。

  过去认为,生物进化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缓慢进化是发生新的病原体的主要力量。现在发现,病原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可以在短时间“拿来”(获得)或“扔掉”(缺失)大片段的基因,使其发生质的“飞跃”,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成为新的病原体。

  病原体通过上述机制,可以获得对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提高产生毒素的能力等;还可以增强生命力、致病力或感染人类的能力,由弱毒株变为强毒株。SARS病毒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艾滋病病毒与猿的免疫缺陷病毒(SI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现今关于艾滋病来源于SIV的观点已基本一致。

  原因2

  从动物 “搬家”到人体

  动物中的病原体不但会“变”,而且还会“搬家”。

  动物是人类新传染病的重要和潜在的重要来源。许多原来存在于动物体内只感染动物的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改变了原来的宿主,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由于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砍伐森林等活动,使得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人类到林区旅游、饲养宠物等,也可以使人有机会接触某些动物。因此,一些本来在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搬”到人体内定居,引起了人类的疾病。例如: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可能来自于果子狸,是人类把果子狸搬上了餐桌,才导致疾病在人间流行。随着交通的快捷发展,一些病原性微生物很容易被旅客或交通工具带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原因3

  温度升高促媒介昆虫孳生

  洪水、干旱、水生态系统变化等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传染病的流行。

  热带非洲是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高发地区,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最大的发源地。从虫媒传染病来看,温度升高有利于媒介昆虫的孳生繁殖,提早出蛰,提前形成密度高峰,并使体内病原体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不但出现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提早,也导致发病率增高,流行季节延长的趋势。例如,传播登革热、乙脑、疟疾、黄热病等疾病的蚊子,在气温低于16℃时基本不叮咬吸血,到气温达20℃才活动,25℃以上活动显著增多。西尼罗病毒在美国爆发流行,就与美国今年夏天持续高温降雨、蚊子孳生迅速有关。

  原因4

  空调冰箱助微生物繁殖

  人类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某些病原微生物也在借助家用电器繁殖。例如:中央空调可造成嗜肺军团菌的传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在冰箱中生存很长时间,极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农药广泛应用引起昆虫的耐药,耐药昆虫则易造成虫媒病毒的传播。

  原因5

  抗菌药发展慢于病原体发现

  输血及血制品、器官移植等,可增加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的危险。化学药物的广泛使用,也促进了细菌和病毒的变异。

  近30年来,新的病原微生物发现了40多种,但抗菌药物的发展速度大大慢于病原体的发现。疫苗的研究更是困难,可用疫苗控制的传染病仅20余种,而且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常规疫苗接种率不能达到100%。

  原因6

  免疫受损人群加大感染机会

  由于艾滋病的流行、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使得免疫功能下降或受损的人群增多,这些人容易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而患传染病。不良性行为、静脉吸毒,也容易造成性传播和血传播性传染病的流行。

  原因7

  食品安全影响传染病流行

  现在食物供应全球化,食品包装、食品加工等也可以影响传染病的流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常由几个大公司集中供应,如果其中某一种食品被污染,就可能会使成千上万的人同时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

  原因8

  老病原体不肯“离去”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老的病原体却不肯“离去”。它们会产生对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继续“呆”在人间。如结核杆菌耐药,导致近十几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它们还会“搬家”,从老流行地区“搬”到新的流行区,如原在非洲坦桑尼亚流行的基孔肯雅热近几年来“搬”到东南亚,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引发了大流行。

  新发传染病具有不确定性,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病,在疫情发生初期难以做好特异性的准备。因此,传染病防治工作不仅是预防医学界也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界的共同任务,并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正酣,任重道远!

  西尼罗病毒

  军团菌

  结核杆菌

  延伸阅读

  国内蚊子

  不带西尼罗病毒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虫媒传染病部主任莱尔·皮特森说:“西尼罗病毒的爆发期一般集中在8月中旬,但是人们数周后才会感觉不适。”

  俗话说,秋蚊子叮人更狠,有人担心被叮咬后感染“西尼罗”。其实,目前我国没有此病毒传播源,大家不必恐慌。

  老病毒的新爆发

  西尼罗病毒是在1937年12月从乌干达西尼罗省的1名发烧女子的血液标本中首先被分离出来的,因此被命名为“西尼罗病毒”。最初,人们只认为它是非洲的一种地方病,直到1957年以色列发生了西尼罗病毒性脑膜脑炎流行后,人们才真正注意到这种病毒的危害。后来,上世纪60年代在法国、70年代在南非也相继发生了流行。西尼罗病毒传入美国是在1999年,这是西尼罗病毒首次在西半球发作。

  “兄弟姐妹”一大家

  西尼罗病毒家族中的“兄弟姐妹”约70位,现在已知可引起人类疾病的就有29种病毒,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另外还有黄热病毒、蜱传脑炎病毒等。这一家子的病毒们不是引起人类发热,就是会引起脑炎。西尼罗病毒属于通过虫媒传播的病毒,有30多种蚊子可以携带病毒,其中最主要的传播者叫“尖音库蚊”。这些蚊子特别喜欢叮咬鸟类,然后再四处叮人和其他动物,病毒就传染开了。因此,鸟类是这种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鳄鱼体内的病毒水平和鸟类一样高。这就意味着爬行动物也可能是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另外病毒还可能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人与人的接触不会引起疾病传播。

  感染不会都发病

  西尼罗病毒感染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发病。80%左右的人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经过一段时间,这些人的体内还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并能保持数年。只有20%左右的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些患者会有淋巴结肿大和胸、腹、背部的皮疹。这时候的病叫“西尼罗热”,发病者大多是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者。另有不到1%的感染者由于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颈强直、抽搐、昏迷,这就是西尼罗性脑炎,病死率约为3%至5%。

  我国还没这种病

  目前还没有适用于人类的西尼罗病毒疫苗,预防的方法主要是防蚊和灭蚊。美国的医学工作者还告诫人们,如果发现死鸟,不要用手直接去拿,应报告给防疫部门进行处理。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西尼罗病毒引起的疾病,也没有在动物身上发现西尼罗病毒。但西尼罗病毒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很大,最主要的措施是防止“进口蚊子”,鸟类的进口也应该检疫,不要从疫区带进鸟和其他动物。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晧东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传染病 
  • 新闻日本东京都25人抵达钓鱼岛开展购岛调查
  • 体育英超-范佩西帽子戏法曼联3-2逆转胜
  • 娱乐王菲芭莎慈善夜“制服”诱惑卖萌耍宝
  • 财经成品油10日再迎调价窗口 每吨或涨500
  • 科技苹果新耳机曝光 采用漏斗形设计
  • 博客名人送别陶伟(图) 马鼎盛:空姐被打疑点
  • 读书惊悚的湘西赶尸真相 日女追星梦沦为性奴
  • 教育20张证书难敌一奥数奖 母亲泪洒择校现场
  • 育儿3成幼儿园拒乙肝宝宝 雷人暑假作业(图)
  • 健康以形补形真的靠谱吗 健康小便6个标准
  • 女性芭莎慈善夜明星云集 石头姐最新内衣写真
  • 尚品陀飞轮替代方案 普京拥有的58驾飞机
  • 星座周刊鬼魅魍魉的一周 测试谁最爱你
  • 收藏热钱炒作导致邮票钱币狂涨暴跌
  • 热点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