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1名新手父亲,因为7个月大的女儿哭闹不停抱起来摇哄,因摇晃太过剧烈使孩子患上“婴儿摇晃症候群”身亡。儿科专家提醒父母,在婴幼儿1-2个月大时,因头部发育尚未完整,加上颈椎无法承受脑部重量,哄睡过程中剧烈摇晃会让婴儿脑内呈现碎豆腐状,很有可能出现脑震荡现象甚至是脑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近日报道,新北市1名新手父亲,因为7个月大的女儿哭闹不停便抱起来哄,疑似父亲摇晃女儿太过剧烈,女婴竟随后出现口吐白沫和昏迷症状,送医宣告不治。检方怀疑父亲有过失致死罪嫌,法医择日解剖调查。
警员表示幼儿无明显外伤,而医院方分析可能是“婴儿摇晃症候群”。台湾儿科医学会常务理事林应然提醒新手父母,在婴幼儿1~2个月大时,因头部发育尚未完整,加上颈椎无法承受脑部重量,哄睡过程中剧烈摇晃会让婴儿脑内呈现碎豆腐状,很有可能出现脑震荡现象甚至是脑内出血。
摇晃宝宝入睡对十个月内婴儿最危险
妈妈都喜欢摇晃哭闹的宝宝入睡,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的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尤其是对十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加危险。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容易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这种情况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宝宝。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脑内组织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须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才能保护大脑组织的安全,特别是不满1岁的宝宝,更需要注意头部的安全。因为出生时婴儿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体重大约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并且婴儿的颈部肌肉群肌力比较弱,不足以支撑宝宝的头部。
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体也会因剧烈摇晃而引起视网膜出血。
出血之后,颅内压会急速上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嗜睡、抽搐、四肢无力、意识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种因人为剧烈摇晃而引发脑出血,并引起诸多神经系统的症状,就是“婴儿摇晃症候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受伤害的婴儿并无明显外伤,却都受过力道大小不一的摇晃或撞击。
“婴儿摇晃症候群”伤害可一次或多次造成
由于临床症状与受摇晃次数和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一次剧烈的摇晃会造成摇晃症候群,但即使摇晃动作不剧烈,若长期反复地施行,累积数次后,也容易让宝宝出现这种症状。有摇晃症候群的宝宝,初期可能只是嗜睡、食欲不振或烦躁不安,接着出现抽搐或意识不清等现象。抽搐也许是偶发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频繁发生,严重者甚至造成昏迷或死亡。
不论是一次造成或累积数次而成,通过电脑断层摄影或核磁共振,都能看出新旧伤痕的状况。送到医院急救的宝宝,有的只有出血状况,有的则伴随其他皮肤外伤,医生除了根据精密的仪器检查外,还会详细地询问病史,如平日由谁照顾、照顾习惯等。
“婴儿摇晃症候群”直接伤害孩子大脑,要及时就医
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直接伤害是在大脑,脑细胞受损时所引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只是嗜睡,并没有其他症状,预后情况良好;严重者会昏迷不醒、抽搐不止,有时即使性命保住了,却带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情况与送医时机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上述异常状况,要及时送至大型医院急救,或许可降低伤害程度。
脑出血后当务之急在于尽快降低过高的颅内压。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很多,视状况不同,可选择药物控制(脱水剂或利尿剂)或手术等方法,除了增加婴儿存活的几率,也尽可能将脑出血的后遗症减到最低。
脑部出血造成脑组织肿胀,进而压迫脑神经,脑神经受损后是无法回复到原先的状况的,存活的宝宝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日后将会出现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及动作发展迟缓。因此,必须及早开展康复治疗,通过合适的训练学习,让其他并未受伤的区域神经产生并代偿已受伤神经的功能,促使宝宝发挥最大的潜能。另外,提醒家长,受过脑伤的宝宝需要更仔细的照顾,一定应避免让其脑部再次受到伤害。
新手爸妈如何安全科学地哄宝宝睡觉
首先,新手爸妈要绝对避免这些哄宝宝的危险动作:
1.不要以剧烈摇晃的方式安抚宝宝。2.在空中抛接宝宝。3.将宝宝抛到床上。4.抱着宝宝旋转。5.让宝宝坐在大人膝盖上,往后用力翻躺。6.不要过度依赖摇篮,控制使用的时间与摇晃的程度。
其次,新手爸妈要学学以下安全有效的哄宝宝入睡的科学方法:
1.轻拍宝宝。宝宝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绪还是不太安定,妈妈可以轻拍宝宝,给他以安全感,这样宝宝一会儿就会安静下来。
2.放轻柔的音乐。可以选择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睡眠,不要怀疑小宝宝的听觉能力,他们一生下来就会对声音有反应,所以让宝宝听音乐是一个不错的哄睡方法。
3.让宝宝睡在背光的一侧。宝宝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适应了黑黑的睡觉环境。出生以后,有的宝宝会不适应光亮的睡觉环境,所以妈妈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或是为宝宝挡住光源,让他慢慢适应。
4.给宝宝一个拥抱。妈妈们不要吝啬你们的拥抱,因为宝宝需要安全感,妈妈的拥抱是安抚孩子情绪的良方。所以,睡前给孩子一个拥抱是个很好的哄睡方法。
最后,新手爸妈还要留神,哄宝宝入睡除了不能过度摇晃外,还千万注意不要这样做:
陪睡。一些家长以为宝宝小,怕有危险,不忍心让宝宝一个人睡,所以就让孩子跟着大人睡。殊不知,这是引起宝宝猝死的原因之一。比如,睡眠姿势不好的父母,熟睡后,在床上翻来覆去,有时压着宝宝都不知道,增加了宝宝窒息死亡几率。另外,长期陪睡,宝宝会有“恋母”心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很难与妈妈分离。日后宝宝容易患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育不利。
搂睡。有的妈妈习惯搂着宝宝睡觉,大人搂着宝宝睡觉时,由于宝宝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更多的是吸入了妈妈呼出的废气、被子里的污秽气体,对宝宝的身体不利。并且,搂着宝宝睡,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蒙睡。寒冷季节,为了暖和一点,有的父母教孩子蒙着头睡觉。这种睡法会使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焐热综合征”,致使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窒息。
热睡。为保暖,有的妈妈用电热毯,让宝宝睡在一个暖和的环境中。但是,电热毯的加热速度很快,温度也较高,会使宝宝失去一些体内水分,引起脱水,影响宝宝健康。给宝宝使用电热毯要在睡前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要马上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
亮睡。有的新妈妈照顾宝宝不熟练,为了方便,就将卧室里的灯通宵开得很亮。这样虽然方便了妈妈,可对初来人世的宝宝很不利。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如果卧室内通夜光亮如昼,会改变人体适应的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将来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正常的孩子高。(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