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夜里开灯睡觉的婴幼儿将来发展成近视的可能性更大,尤其不到2岁的孩子。事实上, 损害宝宝视力的因素还有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生活习惯问题。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宝宝视力的影响高达80%至90%,其中包括居室的采光、布置和环境卫生等。
光污染 光线太强、太暗以及长时间暴露在灯光下都是对眼睛的一种伤害。光线对眼睛的持续刺激会使眼球和睫状肌得不到充分休息,对于宝宝来说,也极易造成视网膜损害;家庭照明需避免五颜六色,结合居室面积、高度合理选择,如每10平方米面积使用20瓦荧光灯;阴雨天则要注意补充人工照明。此外,要避免宝宝受到强光刺激,比如拍照时的闪光灯,或者正午的太阳光。
噪音 有研究显示,当音响强度高于90分贝时,眼底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当超过95分贝时,40%的人会瞳孔扩大;达到115分贝时,眼睛对光的调节下降20%,同时伴有色觉能力降低。因此,远离噪音的环境对宝宝的视觉发育有好处。
被动吸烟 烟草中氧化物可造成中毒性弱视。儿童眼球处于发育阶段,对烟雾中有害物质更敏感,需要注意被动吸烟对宝宝视力的危害。
偏食 偏食使宝宝营养缺乏,而部分营养素与眼部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钙、铬、锌、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黄素等缺乏可影响视力发育;对于喜欢甜食的宝宝,糖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消耗钙、铬、维生素B等元素,从而也会对视力产生影响;DHA在视网膜中含量高达50%,与视力发展密切相关,在母乳及海鱼中含量丰富,应注意摄取。
辐射 电视、电脑、平板电脑等都有不可见的电磁辐射波,如果长时间接触,会对人眼产生影响。现在许多家长一边抱着宝宝,一边上网或看电视,这些对宝宝视力都是不好的。
过敏源 接触环境物质比如粉尘、花粉、动物羽毛,或者由药物及其他抗原物质引起免疫性结膜炎等疾病,也会影响宝宝视力。
生活习惯
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眼球疲劳,睫状肌紧张,影响视力。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破坏了宝宝的视力呢?
开灯睡觉 由于宝宝怕黑,很多家庭有开灯睡觉的习惯。其实开灯睡觉不仅影响宝宝睡眠质量,还会影响宝宝视力发育。在持续的灯光照射下,宝宝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增加患近视几率。
用眼过度 长时间看电视、看书、写字、画画等造成用眼疲劳影响视力。
户外活动少 宝宝大部分时间在室内,视力范围受到局限,会造成用眼疲劳。另外,不少家庭室内采光不足,也会影响宝宝视力发育。
睡眠不足 长时间睡眠缺乏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调节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近视。保证宝宝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宝宝视力的正常发育。
不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用手揉眼睛,可能导致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眼睛,造成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影响视力。
及时发现宝宝视力异常
一般医学推荐视力检查时间为3岁。对于未到3岁的宝宝则可以根据一些特定的表现来及早发现问题。
看东西时出现异常姿势或者表情,比如常常眯着眼睛,斜着头等。
看东西不停揉眼睛、眨眼等,需要排除是否视力异常。
宝宝对周围新放置的玩具等缺乏兴趣,需要警惕是否由视力差无法发现所致。
如果宝宝出现夜盲,警惕维生素A缺乏,或者视网膜色素变性。
如果宝宝暗处瞳孔反光增强如猫眼,即瞳孔处可见黄色反光表现,可以导致视力障碍,瞳孔散大,需警惕视网膜母细胞瘤。
如果出现无法判断的眼部异常,请积极就医,不要错过治疗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