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牌洋奶粉鲜为人知的问题

  2012年7月,英国一家牧场推出了一项新的农业技术,为奶牛喷上独特的“二维码”,消费者或客户只需要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奶牛的健康状况等(东方IC供图)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集体失语,洋奶粉成为国人争购之物,占据了中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形成垄断和价格暴涨之势。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被国人推到神坛上的洋奶粉,也莫能例外。洋奶粉不仅涉嫌价格操纵,还有双重标准等问题。

  

  垄断中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的洋奶粉,涨价成风

  2013年3月25日,AC尼尔森公司发布了《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和雅培这四大洋奶粉就占了42.7%。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中,洋品牌占6个席位,共占市场份额52.1%。

  报告还显示,“价格提高是促使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12年全渠道婴幼儿奶粉的市场销量约为19.7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2.6%,但销售额却同比增加12.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集体失语,国人争购洋奶粉,洋奶粉争相涨价。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雅培、雀巢、明治、美素等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都在10%左右。

  2012年以前,洋奶粉涨价的频率,由一年一涨,变为半年一涨;2012年,则变成一季一涨。涨幅也从10%变为20%,甚至向更大的涨幅跃进。几番涨价后,现在每罐奶粉至少涨价50元,多的达到100元。

  根据中国商务部商务预报系统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21日,全国洋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均价为200.71元/公斤,相比之下,国产品牌零售均价仅为153.79元/公斤。相对于两年间调价一次的国产奶粉品牌,按照公布最高涨幅计算,洋奶粉最高涨幅累计已超过60%。

  根据AC尼尔森公司的统计,去年高端婴幼儿奶粉(200元-300元/900克)销量约10.75万吨,同比增加20.7%;销售额为241亿元,同比增加23.3%。超高端奶粉(超过300元/900克)销量为8895吨,同比增长129.8%;销售额为36.09亿元,比去年大幅增加了134.2%。

  越来越多奶粉企业都开始进入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线。目前,不少洋奶粉价格已经迈上300元以上,一些奶粉价格甚至接近500元。在高端市场,洋奶粉已占到70%-80%的份额。

  对此,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近一年以来,奶业原料价格相对稳定,尽管销售和人工成本有所上涨,但也不足以此作为奶粉涨价的理由。他特别指出,目前洋奶粉毛利高达60%-85%,净利润达18%-30%,而国内奶粉的毛利一般在30%到40%之间,净利不足10%。

  洋奶粉轮番涨价,并未挤出一些消费者,反而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逐渐增大。在许多超市,婴幼儿奶粉专区已经成为洋奶粉的展示柜,售价高出国产奶粉许多的洋奶粉依旧受热捧。

  法国布列塔尼的牧场(东方IC供图)

  

  海外限购后,不到10%的“海淘族”转购国产奶粉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奶粉“海淘族”,更是让人惊讶不已。让庞大的奶粉“海淘族”浮出水面的,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奶粉限购令。

  虽然表面上说,奶粉限购并不针对特定人群,但一个又一个专门用中文书写的限购标识,已经使限购对象不言而喻。如不是这些遍布四大洲的奶粉限购令,有谁能想到奶粉“海淘族”已经如此壮大。

  这些奶粉“海淘族”,通过在网上找职业代购、托出国的朋友代购等途径,想方设法购买境外奶粉。就在香港奶粉限购令颁布不到两个月,广州“港货店”里的港版奶粉售价,每罐从180元左右上涨到了240元,却依然热销。

  王丁棉表示:“海外奶粉限购,我测算只有不到10%的奶粉‘海淘族’转向了国内品牌奶粉。对海外原产地奶粉的市场需求堵是堵不住的,只有想办法疏导这部分市场需求。”

  海外奶粉的限购,也为内地商家带来了新机遇。以前靠“水军”进行蚂蚁搬家式的地下“海淘游击队”,逐渐被正式与海外奶粉企业签约、经过海关和检验检疫、规模化进口原装原罐奶粉的“正规军”取代。

  一方面,他们不再像以往,将进口奶粉原料运到国内进行加工、分装和销售,而是直接在原产地将原装原罐的产成品运到国内进行销售。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整合国外优质奶源和奶粉加工企业,在当地生产自己品牌的奶粉产成品,原装原罐运回国内销售。

  今年3月,随着天猫商城的海外原产地直供销售正式启动,目前已有达能和雀巢旗下的6大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此开设了官方旗舰店,专门销售其在海外生产包装的奶粉。3月11日至20日进行预售的达能集团旗下的牛栏奶粉,仅10天就销售了60964罐。

  

  “成本论”难成立,洋奶粉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

  每逢涨价,洋奶粉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口径,那就是成本增加。

  据神农网分析师霍晓娜介绍,中国奶粉进口价格自2012年4月份始,逐月呈下降态势,由3633美元/吨下降至10月份的2957美元/吨,降幅达19%。而中国奶粉进口价格主要受到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奶粉拍卖成交价格的影响,自2012年8月份,恒天然各个合同期(1-6个合同期)奶粉成交价格开始出现回升,截止到11月份,价格基本回升至与年初持平。可见,成本不断上扬的说法,纯属借口。

  自2008年以来,有些品牌利用对优质奶源和销售渠道的控制,在中外市场奉行“双重价格”。根据一些消费者反映,中国市场上新西兰或澳大利亚产奶粉,价格要比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超市里直接购买贵一至两倍。中国市场实际上已沦为洋奶粉攫取暴利的地方。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国将调整包括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在内的780多种进口商品税率。特殊配方进口婴幼儿奶粉税率从20%降至5%,较最惠国税率降幅达75%。关税降幅如此之大,为何零售没有降价呢?

  多个洋品牌负责人回应称,此次关税下调主要涉及特殊配方的进口婴幼儿奶粉,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在销售份额中占比很小,绝大多数进口洋奶粉不在关税下调行列。

  王丁棉称,进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为海关进口关税和检测费,这两项大约占到原售价的28%-30%。以此估算,降低关税后,特殊配方的进口婴幼儿奶粉降幅应该很大,商家以占比少不进行调价的理由,显然不充分。

  艾格农业分析师坦言,国际巨头力图控制中国奶粉市场定价权,并“谋篇布局”中国市场的企图或才是其涨价的真因。

  

  洋奶粉不仅涉嫌价格操纵,还有双重标准等问题

  2011年7月,洋奶粉企业美赞臣公司被爆在湖南通过不正当手段,违反中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与医疗单位合作等方式,在医院中对孕妇和产妇进行宣传,以此抢占新生儿的“第一口奶”。

  从医学和哺乳角度来说,新生婴儿在最初的5至6个月内,如果长期食用一种牌子的奶粉,就会产生依赖,并对其他奶粉产生抗拒性心理,这即是所谓的“第一口奶”的影响。而这些抢夺“第一口奶”的奶企则涉嫌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

  洋奶粉常模糊或虚报牛奶奶源产地。奶粉行业常说“得奶源者得天下”,国产奶粉一直因奶源质量遭诟病,但事实上,很多洋奶粉的奶源同样来自国内。部分洋奶粉品牌只在产品上标注“全进口”、“进口奶源”,而对具体奶源地却含糊带过。

  洋奶粉傲慢对待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2月,美素佳儿奶粉仅因“活虫门”就被媒体7次曝光。而其经销商竟然抛出“想要赔偿,先证明虫子是荷兰国籍”的惊人语录。

  洋奶粉在中国不止实行价格的双重标准,在质量上也是双重标准。北京孕婴童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松航介绍说,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有两种工艺,一种是湿法工艺,一种是干法工艺。

  湿法是把从牛身上挤下来的鲜奶放到投料罐中,再把各种营养素放到罐中去搅拌,搅拌均匀后通过加热喷成奶粉。“这就是合格的高品质的婴幼儿奶粉,营养均衡性比较好,也比较新鲜,速溶度比较好,这是湿法最大的优势,在国际上普遍采用”。

  国际上公认的看法是,干法工艺的奶粉搅拌是不均匀的。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一些洋品牌在国外是严格按照湿法工艺生产的,但是来到中国,就改用了简单的干法工艺,用大包粉做奶粉。

  洋奶粉被指涉嫌操控幼儿胃口。去年相继有网友反映: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操控了幼儿们的胃口,如果幼儿连续食用多美滋幼儿配方奶粉,就很难再食用其他品牌的奶粉,甚至连幼儿辅食也不愿食用,这样下去不知如何是好,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很是担心!

  

  并非价高质优,洋奶粉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其实,即便是纯正的“洋奶粉”也并非是“质优”的代名词,近年来“洋奶粉”也爆发了类似雅培“甲虫门”、美赞臣“金属门”和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事件。以下是2008年以来洋奶粉被曝光的质量问题:

  2008年: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11月6日,澳优奶粉中,检出对婴幼儿危害极大的阪崎肠杆菌;11月26日,中央台新闻报出美赞臣公司奶粉检出三聚氰胺;11月26日,美国主要品牌奶粉雀巢、雅培均验出三聚氰胺。

  2009年:2月2日,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和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2月2日,从澳大利亚产进口的百乐斯被查出致病菌阪崎肠杆菌超标;2月6日,法国达能旗下的多美滋奶粉被怀疑遭受三聚氰胺污染。

  2010年:惠氏奶粉最新事件——婴儿喝惠氏奶粉后腹泻不止,“毒翻”母婴。

  2011年:3月,1岁女婴吃合生元严重腹泻;4月,雀巢等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5月,韩国每日乳业的牛奶中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7月,洋奶粉澳优被曝光是国内品牌;8月,市民发现美赞臣奶粉被曝含塑化剂;9月,雅培奶粉活虫事件;10月,美素奶粉活虫事件;11月,多美滋奶粉现活虫;12月6日,明治奶粉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铯,美国施恩奶粉被曝奶源并非进口。

  2012年:贝因美、雅培、美赞臣“异物门”事件仍有发生,质量问题令人担忧;8月,在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境奶粉的检查中,发现了8批次婴幼儿奶粉不合格。其中,德国产的泓乐幼儿配方奶粉(1段、2段、3段)以及泓乐较大婴儿配方羊奶粉由于标签不合格被销毁,总量达9.63吨。

  2013年:1月,新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含双氰胺残留物。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就已在产品中发现了双氰胺残留,但却“保密”了3个多月。而涉嫌此事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有多个合作伙伴,包括明治、雅培、美赞臣、雅士利、惠氏等品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