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爸妈学推拿,做宝宝的家庭医生

  《妈妈宝宝-孕味》

  宝宝生病是爸妈最头疼的事情了。宝宝一受凉,鼻塞、流涕、发热、咳嗽接踵而至,爸妈免不了一通折腾,打点滴、吃药一齐上,好不容易退烧了,宝宝们也瘦了一圈,胃口也差了,看上去虚虚怯怯的真让人心疼。于是爸妈就赶紧给宝宝补,结果这边没补起来,那边又感冒了。怎么办啊? 不着急,小儿调理,推拿是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我们一起学习下,做好宝宝的家庭医生。

  小儿推拿的取穴多在手部,由于宝宝的手触觉是最敏感的,在推拿时,柔和的触觉经过神经传导投射在脑部,使神经、内分泌功能趋于平衡,起到调和阴阳,顺畅气血,调节脏腑机能的作用。学习小儿推拿首先要认识小儿穴位,由于穴位多,家长不易掌握,所以选出最常用、最重要的几个穴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然后爸妈们就可以试着定位练习着给宝宝推拿了。

  1.脾经穴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两手掌面向上摊开时,拇指外侧边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手法:妈妈用左手握宝宝的左手,同时以食、拇二指夹住宝宝的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从宝宝拇指尖外侧边缘推向拇指根外侧边缘,称为补脾经;将宝宝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时间:5~10分钟。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补脾经);消食积、化痰涎(清脾经)。

  主治:体质虚弱、肌肉消瘦、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伤食、痰湿、虚弱咳嗽等症。

  临床运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

  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

  2.胃经穴

  位置:在大鱼际桡侧成一线(顺着脾经从拇指根向掌根的延伸)。板门穴:位于掌面远心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之间。

  手法:用拇指从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此穴只清不补(因为胃的运动以下行为顺,清胃穴能促进胃的运动功能,宝宝吃进的食物能够顺利往下运转,就能减少食积,减少胃火过剩或食积导致的口臭)。

  时间:5~10分钟。

  作用: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主治:清胃热(胃热导致的腹胀、口臭、便秘)、食欲不振、止呕(促进胃的向下的推动以减少呕吐,多与板门穴同用)、止鼻血。板门穴:主治吐泻、胃痛。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

  3.肺经穴

  位置:无名指手掌面。

  手法:用推法,从宝宝无名指的指根的掌面起推至指尖称为清肺经;反方向推称为补肺经。

  次数:5~10分钟。

  作用:宣肺清肺热、止咳化痰(清肺经);补益肺气(补肺经)。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痰鸣(清肺经);自汗、盗汗、面白无光泽(补肺经)。

  临床运用:清肺经能宣肺清热、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鼻干、鼻流浊涕等症。

  补肺经能补益肺气,主治肺气虚损、少气懒言、面白、自汗、盗汗。

  4.大肠经穴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两手掌面向上摊开时,食指外侧边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手法:用推法。妈妈用左手握宝宝左手,同时以食、拇二指夹住宝宝食指,再用右手拇指从宝宝食指尖外侧边缘推向食指根部外侧边缘,称为补大肠经;从拇食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大肠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大肠经。

  时间:5~10分钟。

  作用:调整大肠功能(补大肠经可以止泻;清大肠经可以促进排便,泄肝胆火)。

  主治:泄泻、脱肛(补大肠经);便秘、肛门红热(清大肠经)。

  5.肝经穴

  位置:食指掌面

  手法:用推法,从宝宝食指指根的掌面起推至指尖称为平肝经,肝经穴没有补。

  时间:2~5分钟。

  作用:清肝热,平肝风,疏肝气,开烦郁,和气血。

  主治:目赤、烦躁不安、脾气暴躁、头晕头痛。(常与清肺经穴同用,称为平肝清肺)。配图~平肝清肺穴

  6.三关穴

  位置:在宝宝前臂桡侧缘(掌心向上摊手,前臂的外侧边缘从手腕横纹到肘横纹一线)。

  手法:用推法,食中两指并拢,从宝宝腕横纹外侧向上直推倒肘横纹外侧端。

  时间:5~10分钟。

  作用:培补元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主治:先天虚弱,表虚自汗等一切虚寒证,以及体质虚弱患儿受凉后的发热、恶寒、无汗。

  7.天河水穴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从手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直线。

  手法:妈妈的食中两指并拢,从宝宝手腕横纹向上直推到肘横纹,称为清天河水。

  时间:5~15分钟。

  作用: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泄心火,利小便。

  主治:感冒发热,口舌生疮等一切热证。

  8.六腑穴

  位置:前臂尺侧缘(掌心向上摊手,前臂的内侧边缘从手腕横纹到肘横纹一线)。

  手法:用推法,妈妈食中两指并拢,从宝宝肘横纹内侧端向下直推到腕横纹内侧端。

  时间:5~10分钟。

  作用:清实火,退高热,祛痰热,凉血解毒。

  主治:高热、实热导致的咳痰喘息,便秘等一切实热证。

  上面八个穴位是小儿推拿里最常用且相对最容易操作的穴位(运八卦因为操作时要求手法熟练,故在此不做介绍),八个穴位根据小儿情况不同,取用数穴互相配合,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达到执简驽繁的效果;再配合其他有专门作用的穴位来增强针对性和增强疗效。如二人上马专能补肾降虚火;板门专治吐泻、胃痛;外劳宫专止腹痛;小横纹专清热化痰;膊阳池专止头痛、鼻塞流涕;四横纹专能行气调气、消积导滞。配图~揉膊阳池 和 揉劳宫穴

  宝宝推拿完以后,一般都要进行一下总收法,捣小天心穴4~5次,再拿一下威灵、精宁穴,掐五指节。限于篇幅这三个穴位不做特别介绍,不过在图片里有展示,妈妈们一看即知;配图~拿威灵与精宁穴。五指节即五个手指的所有关节,掐的时候,妈妈的拇指、食指分别在宝宝指关节的背面与腹面,轻轻掐一下即可。

  推拿时注意事项:

  1.手法很重要。在推拿的时候常会出现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不好,这跟手法有很大的关系。推的时候力度要不轻不重,要让宝宝能够接受,推拿频率最好能达到每分钟100次。推的时间一长,有的妈妈就会手累,动作就会做不到位,这会影响效果。

  2.推拿时要用滑石粉。在给宝宝推拿时会摩擦皮肤,为了防止宝宝的皮肤被擦破,妈妈要用手指蘸滑石粉后在宝宝穴位上操作,滑石粉能够起到润滑作用,就不会擦破皮肤了。滑石粉在药店都有卖的。文/陈炜(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