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物理降温操作中的对与错

  《张思莱谈育儿那点事儿》

  物理降温操作中的对与错

  退热措施必须符合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酒精擦浴不可取。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发热产生的忧虑和恐惧心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尤其是害怕孩子由于发热而烧出其他病患,所以对于退热处理都非常积极,似乎烧退了疾病就会随之而去。在这种急切的心情影响下,对医生的诊疗技术优与劣也是以能否很快退热为判断标准。一些医生受其影响,对于发热的处理也越发积极起来,所采用的退热手段五花八门,而忽略了寻找引起发热的病因。这种本末倒置的处理往往会严重贻误病情,甚至伤害孩子。

  首先必须要明确,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体温的变化往往与体内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热型,据此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清除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但体温升高过多、持续时间较长时则会引起机体一系列功能和代谢的改变。治疗时应针对发热的原因和病情权衡利弊,必要时可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针对发热发病学的基本环节,采取适当的解热措施。所采取的退热措施,必须要符合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

  一、发热在临床表现上的3个时相

  发热在临床上通常会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3个时相。

  1 体温上升期

  原来的正常体温变成了冷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对冷刺激的信息产生反应,发出命令,经过交感神经到达散热中枢,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血流减少而出现皮肤苍白,导致皮肤温度降低,散热随之减少。同时命令到达产热器官,促使物质代谢增强,产热随之增加,产生寒战。另外,立毛肌收缩,皮肤可出现鸡皮疙瘩。这一时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大于散热(散热减少),体温开始上升。因此在临床上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重者出现寒战并出现鸡皮疙瘩。

  2 高温持续期

  当体温升高到新水平时便不再继续上升,在这个高水平上波动,进入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达到新的平衡。这时寒战停止,并开始出现散热反应,病人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血流增多而皮肤发红,病人不再感到寒冷,反而由于皮肤温度高于正常而有酷热的感觉,皮肤的鸡皮疙瘩也消失了。由于散热增多,临床上表现为自觉酷热,皮肤颜色发红;由于蒸发水分较多,皮肤、口唇比较干燥。

  3 体温下降期

  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中枢发出降温指令,散热明显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体温回到正常水平。所以临床上表现为体温下降,皮肤潮湿、出汗或者大量出汗,严重者由于体液损失过多,引起脱水,甚至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如果发热不过高,又不伴有严重疾病者,可以不急于退热。仔细观察孩子体温曲线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潜在病灶的病例,如过早给予退热往往会掩盖病情。

  二、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

  一般家长在体温上升期间是不会采取退热处理的,反而会采取多穿衣服、多盖被子的方法进行保暖。然而当体温进入高温持续期时就不应该再给孩子多加衣服和多盖被子了。如果过多捂着孩子,只能阻止散热,更加重出汗,会造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脱水,严重者可以引起抽搐。

  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多是在高热持续期,正确的方法是帮助机体散热,可以采取温水擦浴、洗温水澡、多喝水等方法帮助散热,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通过尿液排泄体内有害物质和代谢后的废物。可以让宝宝头枕凉水袋以保护大脑,但是不建议枕冰袋,或用过凉的冷水擦浴。因为虽然枕冰袋和用过凉的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但是婴幼儿发热时,尤其是小婴儿,皮肤血管扩张,体温与过凉的冷水之间温差较大,会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引发婴幼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婴幼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

  温水擦浴主要擦拭大血管行走的部位,如腋下、颈部、腹股沟等部位,这有助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

  在医生和一些家长实施的退热措施中,常常采取的一种物理降温就是用30%左右的酒精擦浴。酒精擦浴这种方法好不好?需要我们进一步来探讨。

  我认为,酒精擦浴不可取。因为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皮肤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热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容易被吸收。如果酒精擦浴后擦拭时间较长,擦拭面积又大,致使酒精经皮肤大量吸收入血,对于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婴幼儿来说,容易产生酒精中毒。如果酒精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严重者致使孩子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另外,酒精挥发得快,使体表迅速降温,孩子可能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酒精擦浴和用过凉的冷水擦浴的寒冷刺激一样,都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压力增加,使肺循环阻力增大,加重了低氧血症。有些孩子可能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个别孩子因酒精擦浴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41℃)用酒精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的发热调节机制,不仅无效,而且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不主张用酒精擦浴进行退热处理了。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