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手指、不爱吃饭,是不是缺微量元素了。”24日,市民杨女士给2岁多的女儿做微量元素检查,看到有几项指标偏低,便在药店买了补充微量元素的冲剂和口服液。对此专家表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只具参考意义,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不可滥补微量元素。
“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每年都会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查,尤其是今年感冒比较多,在抽血时也会顺便查一下,检查了4次。”市民吴女士说,这些项目都是家长自愿的,“看到孩子不爱吃饭,总觉得不放心,想着做个微量元素检查,该补什么补什么。”
“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不是100%准确,只是一种筛查手段,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王艳红说,微量元素缺乏多见于6个月至3岁以下的孩子,这部分家长看到孩子有点“小动作”就十分担心,到医院要求做检查,其实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靠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做判断,还要结合儿童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个体实际情况而定。
王艳红说,微量元素都是以离子的形式游离在血液中,某个时间点“捕捉”到的微量元素并不能反应身体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整体情况。关键要结合临床症状做出综合评价。例如判断孩子是否缺钙,不能检测结果钙偏低就说缺钙,还应综合分析身高、睡眠、饮食、牙齿等多方面的情况,再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很多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吃微量元素保健品,就盲目跟风做检查,其实是不科学的。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就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王艳红提醒,如果孩子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最好通过食物补充,不要盲目地大量补充营养品。盲目长期给孩子服用微量元素的补充剂,还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拮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等。(记者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