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莫忽视“非典型”

  城市快报 收藏本文     

  今天是第7个世界孤独症日。昨天从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每68名儿童中就有1名孤独症患者。专家同时提醒,相比于人们印象中不说话、智力低、没有正常情感反应的“典型孤独症”儿童,家长们更应注意那些智力、语言与正常儿童无异,但社交能力存在“质的损害”的“非典型孤独症”孩子。

  孤独症

  患者数量快速增长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这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发育障碍性疾病,是目前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患上它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社交功能受损、语言障碍、兴趣局限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等,如果没能及时得到有效干预,不仅孩子成年后不能很好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生活无法自理,终生需要照料。

  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数据表明,20年间我国确诊的自闭症患儿数量上升百余倍,研究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量在160万以上。天津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孙凌表示,对于孤独症的最新数据来自于美国疾控中心,发病率已上升至每68名儿童中就有一个孤独症患儿,而在我们天津,“10年前,因孤独症就诊的孩子寥寥无几,而现在,几乎每天都能接诊”。

  非典型

  这样的孩子要关注

  孤独症,如今在医学界已被更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孙主任说,这其中有50%的患儿都是“高功能型”的,以往不被家长所重视,也不被人们认为是孤独症。孤独症的发病率持续增高。

  高功能型的孤独症孩子,通常表现为孩子智力方面没问题,甚至比正常人看起来还要聪明,语言功能也无异常,但涉及社交却问题多多且情绪稳定性差,比如,这样的孩子喜欢和人交朋友,但方式不对,让人接受不了;与别人交往时,总做出不恰当、与周遭不协调的事,如别人并不感兴趣,他却自己滔滔不绝,陷于冗长的自话自说……

  1岁多

  就能发现自闭倾向

  “五六个月的孩子,就能通过测试发现其自闭倾向。”孙主任指出,孤独症的干预一般于1岁半左右开始,越早进行取得的效果越好。如果在孩子发育敏感期能够有效干预,孩子更容易获得较大改观,成年后甚至可以顺利融入社会,与其他人一样,过着正常的生活。“孤独症不意味着绝望,家长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为让更多的孤独症患儿及家属受益,天津市安定医院从4月2日开始,将举办义诊咨询、观影、免费体验与测试等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堂:“星星的孩子在身边——如何鉴别孤独症儿童”等,有需要的市民可前往参加。

  及早发现“星星的孩子”

  一、无法与他人友好地互动,只能独立玩耍,不能回应别人的语言或无法与别人眼神交流等。简而言之,就是社交能力出现了“质的损害”;

  二、孩子到了说话年龄,没有语言能力,或者语言能力发展得不好;

  三、有的孩子智力发育迟滞;

  四、没有语言模仿能力,也不愿意进行模仿动作等。

  如何“对症下药”

  一、发现孩子患上孤独症,别急着找原因,也不应相互指责,而应尽快接纳孩子;

  二、不能完全依赖社会康复,而应向专业人士学习科学的干预方法;

  三、尽量教会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并且要规范孩子的生活习惯;

  四、父母最重要的是应该不断表扬孩子,经常肯定孩子,常给孩子“爱的抱抱”。(记者 张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