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案例分享

  精彩案例分享

  1.腹腔囊肿

  马某,女,1个月,以“呕吐、腹胀、发热2天”来诊。患儿母亲在怀孕32周做B超时已发现胎儿腹腔有囊性肿物,出生1个月后,患儿因频繁呕吐、严重腹胀并伴发热而入院,诊断为腹腔囊肿(4.9厘米×4.8厘米×4.9厘米)和肠梗阻。家属不愿做手术,遂带患儿来诊,尝试推拿调理。

  其母孕期曾进食大量西瓜,西瓜为寒凉之物,大量食用可伤脾肾之阳,导致水湿内停,聚而为囊肿。治宜降逆理气,温肾健脾,益气通阳。

  主要手法:补脾土、补肾水、揉外劳宫等。推拿一天后患儿退热了,手足由凉变温,呕吐、腹胀症状好转,进乳增加,哭闹减轻。第二天中午,排出大量绿色大便,腹胀消失。推拿1周后,囊肿变软。40天后,核磁检查示囊肿消失,只遗留一个囊壁形成的瘢痕。为了巩固疗效,继续调理5天,随访至今无复发。

  2.喉室息肉

  吕某,女,15岁,以“声音嘶哑,逐渐加重3个月”来诊。

  3个月前,患儿因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在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发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发现声带根部长了一个肿物,肿物把一侧声带压住了,怀疑是息肉,建议手术切除。患儿父母因惧怕手术损伤声带而选择推拿疗法。

  来诊时,患儿已经失音了。主要手法:揉小天心、泻肺金、推下六腑等。当天推拿3个小时,声音嘶哑已好大半。半个月后,喉镜检查示肿物缩小,且肿物已退到声带一旁。继续推拿两周,喉镜检查示肿

  物明显缩小。推拿3周后,喉镜检查示肿物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推拿3周,喉镜检查无异常发现。后来,这个女孩参加电视台的唱歌比赛并获得优秀奖,声音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3.腮腺肿物

  王某,男,8个月,以“左侧腮腺肿物5个月”来诊。

  5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的左侧腮腺部位有一肿物,并逐渐长大,来诊时已有鸡蛋黄大小,局部无红肿,伴有流口水,无其他不适表现。

  主要手法:泻新板门、逆运左手内八卦、推下六腑等。推拿1周后,肿物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调理第2周,肿物缩小较慢,患儿流口水的症状加重,考虑邪去而脾气虚,应扶正气,对原穴方进行调整。共

  推拿70天,肿物完全消失。

  4.胃部肿物

  吴某,女,34岁,以“厌食多年”来诊。

  患者自幼食欲不振,近1年加重。胃胀痛,大便时干时稀,小便微黄,月经延期,手脚凉,面色微黄。

  先用消食导滞法推拿了2天,没有效果。之后按脾胃虚寒辨证,用温补脾胃法进行推拿。主要手法:补脾土、揉一窝风、揉外劳宫等。

  患者调理29天后痊愈,食欲增加。

  后来,患者才告知以前胃部有肿物,大夫建议她手术治疗,推拿后肿物消失了,不胜感激。之前因为害怕我们知道其胃部有肿物而不给她推拿,所以隐瞒了病情。作为患者,还是应该如实告知医生病情的,切记!

  5.颈部活动障碍

  周某,男,26个月,以“颈部活动障碍2个月”来诊。

  2个月前,患儿从滑梯上摔下来,当天下午发现颈部不能转动并拒绝触摸,但无红肿。患儿好哭闹,睡眠不安,食欲差,大便稀且次数增加。核磁和X线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观察患儿,颈不歪,看周围环境时颈部不敢动,只靠身体和眼球转动,面色发青。

  主要手法:揉小天心、揉新阳池、推肾水等。推拿一天后,患儿的颈部即可做小幅转动,睡眠、饮食状况好转。调理5天后,颈部转动灵活,完全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推拿3天。

  6.鞘膜积液

  李某,男,3个月,以“右侧阴囊水肿3个月”来诊。

  患儿刚出生几天即被发现右侧阴囊肿胀,并逐渐增大,排尿时哭闹,尿流无力。B超检查示右侧阴囊有2.9厘米×3.4厘米大小的无回声区,诊断为鞘膜积液。

  观察患儿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明显腹胀,患儿母亲说孩子经常吐奶。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主要手法:推肾水、揉外劳宫、揉新肾顶等。推拿1周后,腹胀消失,但鞘膜积液没有明显好转。又继续推拿1周,鞘膜积液已被吸收,至今无复发。

  --本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摘自《一推就好》 一书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推拿 鞘膜积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