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鉴定为什么有时不准

  健康报

  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古人的滴血认亲,是将孩子的一滴血与大人的一滴血放在一起,若能溶在一起则说明孩子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其实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因为有亲子关系的人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没有亲子关系的人血液也有可能融合。

  滴骨验亲滴血验亲都不可信

  我国对亲子关系鉴定的探索起步较早。在三国时代(220~280年)已有滴骨验亲的记载(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对此法有详尽的介绍),但经过长期实践,人们逐渐意识到滴骨验亲的不确定性,对其产生了怀疑。明朝有人应用滴血法验亲,即将受验双方的血混在一起,然后观察混合的血液是否相融来判定亲子关系。

  经过千百年的探索,人们意识到不论是宋代人发明的滴骨验亲,还是明朝人发明的滴血法验亲,都是不科学、不可靠、不可信的。而现代医学的血型理论和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开辟了亲子鉴定的新纪元,使亲子鉴定进入了科学可信的阶段。

  DNA亲子鉴定精度高

  应用生物医学以及其他理论和技术,通过对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来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的原理有两个:孩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必定是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孩子不可能带有父母双亲均没有的等位基因。人类遗传标记很多,但作为进行亲子鉴定的遗传标记的选择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目前以性状作为遗传标记在实验室中应用于亲子鉴定的主要是经群体调查后呈良好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如ABO、HLA、Rh系统,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亲权鉴定中使用最早、最多、最经典的多态性遗传标记。

  但是,即便就是父母与其子女的ABO血型表达也不是全部符合遗传规律,也有例外。一般如果没有特殊的刺激,ABO抗原和相应抗体的存在通常会延续一生。但是有些特殊情况会造成ABO血型不能正确鉴定,干扰亲子关系的确认,如新生儿发育不全、双胞胎血型嵌合体、双受精、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老年造成ABO血型抗体的缺失、疾病或遗传等因素造成ABO抗原减弱等。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陆续报道了数个罕见家系,在DNA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能排除或确定其亲子关系的家族成员中,ABO血型与孟德尔遗传规律出现了矛盾。经过血型工作者对ABO血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深入的调查研究,已能从基因水平上解释此异常现象。譬如我国中山大学法医学系2000年报道:母亲的血型为O型,父亲的血型为B型,小孩为A型,1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的DNA多态性系统的检测结果可以确定他们之间的亲生关系。经DNA分析,母亲的B和O1等位基因发生了整段重组,即B等位基因的外显子和O1基因的外显子7组成一个杂合基因,糖基转移酶的特异性主要由第7外显子的碱基序列组成,故表达成A型。这在日本也有类似报道。

  链 接

  亲子鉴定到底鉴定什么

  目前,亲子鉴定中应用最广泛的遗传标记是基因DNA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也称微卫星序列。STR通常由长度为2-7bp的核心序列串联重复而成,因个体间存在核心序列重复次数的差异而表现出长度多态性。

  深圳市血液中心 喻 琼 李慧文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