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2014年5月29日加强对晒黑床(是一种日光浴的代用设备)和太阳灯等人工晒黑的设备的监管,因为这些产品释放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紫外线可以穿透表皮,作用于真皮层使皮肤晒黑,促使脂质和胶原蛋白受损,造成皮肤老化甚至致癌。因为考虑到造成这种伤害进展比较缓慢且持久并具有累积性。
美国儿科学会主张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应该接受阳光直射。认为通过晒太阳获取维生素D不可取,因为将来可能增加皮肤癌的危险,因此不如直接补充维生素D,所以美国儿科学会2008《佝偻病和维生素D缺乏防治指南》建议,所有的婴幼儿自出生后不久起每日至少补充400IU维生素D。
那么究竟婴幼儿该不该晒太阳?能不能通过晒太阳获取一部分维生素D呢?目前各国医务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日光浴一直是我国儿科医生提倡的提高婴幼儿抵抗力的一种保健方式。让孩子沐浴在阳光下,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可利用的不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长于780纳米的光线,对皮肤和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性,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的健康。所以冬天人们往往愿意在户外晒太阳让全身暖和和的,十分舒坦。紫外线是短于的380纳米的光线。紫外线不但有杀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获取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D。
人类包括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生物都是需要维生素D的,尤其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共同作用,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它是钙磷代谢的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维持钙和磷的正常水平。这对正常骨骼的矿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体内所有细胞的功能都是必须的,同时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改变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维生素D获取主要靠两条途径:一条是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获取的维生素D在小肠内和脂肪一起被吸收,然后结合蛋白输送到肝脏然后被机体利用;另一个途径就是人体自身合成,即通过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后,将皮肤内的一种脱氢胆固醇经过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3前体,然后经过3周左右完全转化为维生素D3,从皮肤运输到肝脏供机体利用。所以维生素D又称为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缺乏就会引起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发生。其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原因就是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 和阳光照射不足所致。在热带和亚热带常年阳光充足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但是温带、寒带太阳光照射较少的地方(例如我国北方的冬季),多雨、多雾地区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当然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量的多少与季节、年龄、性别、纬度、照射面积、照射时间、紫外线强度、皮肤颜色等诸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裸露皮肤面积比较大,如裸露头、后背、臀部半小时的阳光照射就能产生一定量的维生素D。
但是不恰当的日光浴也会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一面:例如盛夏季节长时间暴晒太阳,红外线的热辐射效应使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出现丘疹、皮肤过早衰老、色素紊乱,皮肤温度升高。并可与紫外线协同促进皮肤癌发生。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灼伤孩子的皮肤,晒太阳时,注意保护好孩子的眼睛,由于紫外线和红外线通常可以被角膜和晶状体所吸收,一般不会接触到视网膜。而阳光中的蓝光则会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并且接触到视网膜。伤害孩子正在发育中的视网膜和黄斑。
谈到晒太阳可能增加皮肤癌的危险,必须要看阳光的强度,是暴晒还是温和阳光下。皮肤癌的发病具有很大的人种差别,相对而言,我们黄种人皮肤癌发病率是比较低,发病率比较高的是皮肤比较轻薄的白种人。这是因为皮肤中的黑色素像防晒霜一样阻挡着紫外线,所以在相同的阳光照射下,由于黄种人或黑种人皮肤含有的黑色素较多,皮肤中的黑色素阻止紫外线对皮肤深层造成的伤害,避免皮肤癌和皮肤衰老。白种人体内的黑素细胞极少,因此长期暴晒在阳光下,患皮肤癌的几率就很高。而黄种人正相反,体内含有较多的黑素细胞,一经日晒便会产生黑色素来进行机体保护。所以黄种人患皮肤癌的发病率比较低。同样的道理,由于黑色素阻挡紫外线,所以黄种人和黑种人经过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就要低于白种人。因此世界各国对于婴幼儿是否通过口服摄取维生素D的规定也不同:澳大利亚的儿科医生就不强调婴幼儿口服补充维生素D,因为澳大利亚阳光充足;美国儿科学会认为6个月内的孩子通过日晒获取维生素D,不如直接补充维生素D,预防将来皮肤癌发生。而我国2007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明确指出:“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
虽然黄种人通过晒太阳患皮肤癌的发病率低,但是也不能不预防,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盛夏时10-16时不宜接受阳光晒,因为这段时间红外线太强,一般能达到每分钟每立方米1.5卡以上,所产生的温度是37℃-45℃。因此选择上午8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最为适宜,花阴凉底下,且尽量裸露孩子的皮肤。春秋季节7-10点,或15-16点,这段时间,阳光中紫外线强,红外线弱。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学和皮肤病学专家霍立科教授对皮肤癌和阳光照射补充维生素D的问题作了长时间的研究,收集了大量证据后发现,每周在太阳底下短时间的多晒几次,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等。因此建议人们不需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也不要老是躲着阳光,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对人体有好处。他建议,在艳阳高照下10分钟日晒即可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在高纬度的地区,冬天若只露出脸蛋,则需要2个小时以上的日晒,才能制造足够身体需求的维生素D。
是不是完全依靠晒太阳并就能满足每天宝宝发育对维生素D 的需要?因为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的量很难被准确测量,尤其是纬度高于45°地区的冬季,皮肤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几乎等于零,更何况通过皮肤合成维生素D也与直接暴露阳光的程度、大气污染的状况、窗户玻璃、皮肤色泽以及季节有不同的影响,其变化很大,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晒太阳,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规定:婴幼儿必须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我个人认为:婴幼儿应该沐浴在温和的阳光下进行日光浴,空气浴,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夏天避免日光暴晒,将有助于婴幼儿的提高抵抗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文/张思莱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