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前发现孤独症治疗仍有效

2016年11月13日 06:30 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朱女士的儿子威威已满2岁了,断奶后一直由外公外婆照看。两位老人非常疼爱外孙,尽管孩子讲话比较晚,吐字也不清楚,但他们感到很高兴的是,威威可以不吵不闹地自己玩上好几个小时,有时在原地打圈很多次也不会厌倦。在外婆看来,孩子很乖很好带,少惹麻烦。因孩子讲话晚,担心是哑巴,朱女士夫妇带着儿子来到医院就诊,最后确诊为幼儿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具有本质的缺损。主要症状为: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重复刻板行为。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孤独症的成因极为复杂,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是否发病,取决于各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很难在孤独症患者个体身上确认出一种共有的医学成因。也可能是因为许多不同的医学成因(如:遗传、病毒感染、孕产期危险因素、其他原因),造成了特定脑结构或脑功能的损伤所致。至于损伤的具体部位、机制如何,仍待进一步研究。孤独症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患者如果不能获得康复,可造成终生残疾,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该病在治疗上,目前多采用特殊教育训练为主,西医用传统的或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等进行生物医学干预,中医进行经络穴位按摩、中药、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1-3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2岁时及早确诊,可争取到最为宝贵的治疗时间和好的干预收效,尤其是对于程度严重的孤独症儿童而言。严重的孤独症患者在3岁以后再确诊、干预,收效就不太乐观,孤独症或许会伴随终生。程度为中度的孤独症儿童,6岁以前的干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效。程度较轻的孤独症患者,6岁以后仍有机会,这种机会或许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不论什么时候确诊,12岁之前都会有一线生机,一旦过了这个年龄,神经系统的发育基本完成,除了一些发育较晚的少年还可能有效外,一般不会再有效果。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熊伟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