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女性的“难言之隐”

2017年08月15日 06:3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资料图

  最近接收到这样一个反馈,一位宝妈刚生完孩子没俩月,咳嗽、打喷嚏时会有小便漏出。据宝妈介绍说:“自从生完孩子,每次去完厕所,老是有大、小便不尽的感觉。刚生完孩子那会还不明显,现在都四个多月了,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上厕所,有时候会憋不住尿裤子上……”

  在小区散步时也曾多次听到宝妈的抱怨。小编真是没想到这么多宝妈会有产后康复的问题,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几位宝妈很可能是产后盆底肌出现了异常。这些问题可能妈妈们在闲聊的时候会说一说,但很少会有人重视。这些所谓的“难言之隐”往往也耽误了患者的最佳康复时间。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盆底肌。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顾名思义,骨盆底的肌肉。是由一群肌肉和肌膜韧带组成,封闭骨盆的出口,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承托盆腔器官。分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深层肌肉受影响会导致子宫脱垂等问题,浅层肌肉受影响会出现漏尿等现象,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盆底肌损伤是长期慢性的损伤过程,所以对此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盆底肌的功能

  盆底肌参与控制排尿、排便,维持性生活和骨盆结构的生理功能,维持盆腔正常器官。如果盆底肌出现问题,盆底功能发生障碍,可能会出现漏尿、便秘、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盆底疼痛、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现象。所以盆底肌康复越早越好。

  那么,预防治疗盆底肌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更安全有效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增强肌肉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增强阴道紧缩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问题。

  我国进行产后6周盆底康复锻炼的多中心研究初步显示,产妇产后进行早期盆底康复锻炼治疗,在1年内能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肌肉电生理指标,并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无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合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医疗优选研究所(NICE)2015年发布的指南中指出,对于能够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的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妇女,医师指导下的至少3个月的盆底肌肉锻炼是治疗的首选方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失败后再选择手术治疗,避免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副作用。

  通过采取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神经,增加盆底肌的肌力和弹性,使盆底肌功能恢复正常。

  自己进行盆地功能操

  产后妈妈可以在家自己进行盆底功能操,即提肛运动,通过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来帮助恢复盆底功能。一般产后42天即可开始锻炼,持续两到六个月。具体的的做法是收缩肛门、会阴和尿道收缩5-10秒,放松,间隔5-10秒再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15分钟左右,每天做两次。但是,盆底功能操如果动作不正确,反而会急剧损伤。产后妈妈可以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指导,再回家自行锻炼。文/玛丽医生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