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尽管教育部门再三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办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等名义进行招生,但家长们最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孩子会分到哪个班级、遇上哪位老师。为了择班择师,家长们更是使出“三十六计”,俨然私家侦探,将每个老师的底细摸个一清二楚。
为择班上演“读心术”
家住东亭的孙老师是武昌一所知名小学的班主任。最近,她发现自己的QQ空间和微博里多了一位忠实粉丝,这个粉丝几乎把她每篇日志、每条说说都看 完并留言,连6年前她写的一篇日志,都被这位粉丝扒出来了。她的微博从第一页起,共500多条,每条必被点赞或评论。她觉得很奇怪,加了这个粉丝私聊,才 发现原来这是位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孩子今年将升到她的班,家长通过她的QQ和微博,先来探个底。
“那我符合您的要求吗?”孙老师开玩笑地问这位家长。
“我觉得您太情绪化了,我还得再考虑下。”家长给出的理由是,孙老师有一天发了条说说,内容是“今天心情不好,一整天上班都昏昏沉沉的。”
孙老师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家里出了一些事情,心情的确很受影响,但她并没有影响工作。
家长择师“九不要”
水果湖一所知名初中教导主任谈起一位家长时更是哭笑不得。为了给孩子找个好班主任,这位家长绕了一大圈关系,还定了一大箩筐条件,将条子递到他 手里。他一看傻眼了,“九不要”原则白纸黑字:1、太年轻的不要。没有经验管不好班级。2、没生过孩子的不要。因为很快就要生孩子请长假。3、刚生孩子的 不要。照顾孩子耗费太多精力,没时间顾班级。4、身体不好的不要,经常生病请假班级没人管。4、45岁以上的不要。管理理念陈旧,万一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那叫一个乱。6、非主科教师不要。上课时间少,对孩子情况不了解。7、没有三年班主任经历的不要,经验少做不长久。8、性格内向、脾气古怪的不要。与家长 孩子无法沟通。9、家里条件太好的也不要。工作容易缺乏责任心。
看完这些条件,这位教导主任只好回告家长,建议她换个学校:“我们这里实在没有老师符合她的要求。”
家长孩子对分班态度不同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了,她的性格比较内向,希望班主任是一个脾气很好,善于和学生交流的老师。”江岸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一边搜集学校老师的信息,一边打听学校的分班政策。
在汉阳读高二的秦雯雯告诉记者,爸妈对分班的事情很上心,但她和同学考虑的倒不是一定要进什么火箭班。“比如文理分科要看自己的爱好,看班级的气氛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成绩不好,硬塞进火箭班,压力太大,也是很痛苦的。”
家长圈流行的“好班”标准
家长圈里流行一套择班择师的“民间标准”。
1、主科老师已婚已育。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普遍青睐“生过孩子的老师”,一来不会出现临时换老师现象,二来有孩子的老师更容易和孩子沟通。
2、与教工子弟同班。调查发现,不少家长认定,老师们当然对本校最了解,把自己孩子放进师资配备较好的班级也是人之常情,跟着他们没错。
3、班主任是女的才细心。女老师比男老师更有优势。家长聂先生坦言,他亲戚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摊到一位男班主任,可一学期下来这个班各项指标都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男老师没有女老师细心。”
民间标准不太靠谱
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阳光招生、平行分班是分班的基本准则,目的是体现教育公平。通常学校都会尽量均衡搭配一个班级的教师团队,并且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学校还会再调整师资搭配,家长无需太纠结。
采访中不少小学校长大倒苦水,分班并非像家长想象的那样,给“好班”配好老师,所谓的分班“民间标准”实在不太靠谱。“有时候家长的想法就是一厢情愿,并不一定能促进孩子成长。相反,过多的干预和包办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据了解,大部分学校对外说的编班方式是,微机排序,新生按顺序号编班,同时兼顾男女平衡、年龄大小均衡等混编方法,但哪个老师带哪个班则一般经过学校讨论、征求老师意见等方式确定,或者干脆由主管校领导安排。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